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后世(後世)  拼音:hòu shì
1.将来的世代。《论语。季氏》:「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2.后代子孙。《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红楼梦》第八八回:「人说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都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世!」
3.佛教用语。指下辈子。《佛说无量寿经。卷下》:「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國語辭典》:来世(來世)  拼音:lái shì
来生。佛教轮回的说法,认为人死后会再投生,故称转生之世为「来世」。《书经。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三国演义》第八回:「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
《國語辭典》:后人(後人)  拼音:hòu rén
1.后代子孙。《书经。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
2.居人之后。《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3.后世的人。《后汉书。卷三○下。襄楷传》:「此盖道术所以有补于时,后人所当取鉴者也。」
《國語辭典》:后人(後人)  拼音:hòu ren
后代的子孙。即(一)1.的语音。
《國語辭典》:遗民(遺民)  拼音:yí mín
1.遭遗弃的百姓。《左传。闵公二年》:「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2.改朝易代后的前朝百姓。《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國語辭典》:后代(後代)  拼音:hòu dài
1.后世,未来的世代。《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文选。刘琨。劝进表》:「前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
2.后裔、子孙。《文选。扬雄。长杨赋》:「又恐后代迷于一时之事,常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禦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烧香祈祷,不论男女,求生一个,以续后代。」
《國語辭典》:国香(國香)  拼音:guó xiāng
语出《左传。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后人因称兰花为国香。
《漢語大詞典》:令君香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國語辭典》:枝条(枝條)  拼音:zhī tiáo
1.树木的细小枝干。如:「枝条畅茂」。《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树本就好做屋柱,枝条大者,就好做梁,细者就好做椽,却不省了匠人工作。」
2.比喻学术支派。《隋书。卷七六。文学列传。潘徽》:「自世属坑焚,时移汉魏,叔孙通之硕解,高堂隆之博识,专门者雾集,制作者风驰,节文颇备,枝条互起。」
《漢語大詞典》:遐裔
(1).后裔;远裔。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 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
(2).远方;边远之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司徒 华歆 举 寧 应选,公车特徵,振翼遐裔,翻然来翔。” 晋 张华 《鹪鹩赋》:“鵾鷄窜於幽险,孔翠生乎遐裔。”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王琦 注:“遐裔,远方也。” 明 方孝孺 《寿善堂记》:“穷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称詔旨,当厚恩。”
《漢語大詞典》:遗人(遺人)
(1).劫后幸存者。后汉书·刘盆子传:“时 三辅 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 唐 元结 《舂陵行》:“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宋 曾巩 《楚泽》诗:“虫虫旱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
(2).犹后裔。 唐 游芳 《桥亭记》:“ 任 , 风 姓之国也,謡俗古远,其 太昊氏 之遗人。”
(3).遗世之人;隐士。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耕凿资餘力,樵渔逐四邻。”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上有锦綉百顷之平田,山中遗人耕紫烟。”
(4).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须溪:“他如 闽中 之 谢皋羽 , 徽州 之 胡餘学 , 慈溪 之 黄东发 ,自以中国遗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几。”
《國語辭典》:遗孽(遺孽)  拼音:yí niè
坏人或恶势力被消灭后所遗留下来的子孙或馀党。《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目今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馀党,盘踞于内。」《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旌表节孝》:「有家长并没而为之守志不移,有老奴辅遗孽而竭力兴家。」
《漢語大詞典》:遗育(遺育)
(1).遗胄;后裔。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今案‘育’读为‘胄’,《尧典》‘教胄子’,説文《周官·大司乐》注并引作‘教育子’。《周官》释文曰:‘育音胄。’是古‘育’‘胄’同声而通用。説文曰:‘胄,胤也。’‘无遗育’即无遗胄。《周语》曰:‘ 晋怀公 无胄。’是其证也。” 清 戴名世 《谢烈妇传》:“俟妹举子,吾当杀之,以絶 谢氏 遗育。”
(2).犹言遗延生长。语本《书·盘庚中》:“无遗育。” 孔 传:“育,长也。言不吉之人当割絶灭之,无遗长。”。《后汉书·臧洪传》:“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晃 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梟县,勿使遗育。” 元 程钜夫 《平云南碑》:“夫以 大理 之昬迷旅拒,虐我使人,若奋其武怒,俾无遗育可也。”
(3).谓遗弃不育。
(4).指残存的生物。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兼之中原连年旱蝗,野无遗育,人无食,捕蝗为粮。”
《漢語大詞典》:遗裔(遺裔)
后裔;后代。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乡》:“三杯闻古乐, 伯雅 逢遗裔。” 元 姚燧 《故宋太常少卿陈公神道碑》:“ 大德 戊戌, 燧 舟游 湖 湘 ,而 陈公 元凯 ……为粗敍 陈 姚 同为 有虞 遗裔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文秀的 俄国 少年,生意活泼--都是 托氏 一家的亲友,贵族的遗裔。”
分類:后裔后代
《漢語大詞典》:后胤(後胤)
后裔。《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所以奬劝将来。”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 陶潜 之德,岂可不及后胤。” 明 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家虽替於於前人,业妄期於后胤。”
分類:后裔
《國語辭典》:馀绪(餘緒)  拼音:yú xù
剩馀的资产或才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聊斋志异。卷一。叶生》:「君出馀绪,遂使孺子成名。」
《漢語大詞典》:台吉(臺吉)
旧时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 噶尔丹策零 )少年聪黠……诸台吉乐为之用。”
古时 蒙古 贵族的称号。源出汉语“太子”。 成吉思汗 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称。 清 朝沿用其名作为封爵之一,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赠 蒙古 及西北边疆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一二等臺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餘子概为四品。”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张幕而处,其王与臺吉辈,虽有寝室,而不可遍及烝民。”
《漢語大詞典》:遗苗(遺苗)
犹后裔。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追世祖功臣国士,或有继絶,封爵遗苗,以封其祀。” 元 姚燧 《耶律钧赠官制》:“丞相从兄,宗承 辽 室之遗苗。” 清 厉鹗 《步馀杭溪上谒凌将军庙》诗:“欲觅遗苗何处是,草间部伍尚名亭。”
分類: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