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枝派
(1).分支;流派。《晋书·桓温传》:“况辰极既迴,众星斯仰,本源既运,枝派自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2).派生;衍变。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则多矣。” 宋 无名氏 《〈小畜外集〉序》:“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於六经,枝派於百氏。”
(3).指支族,后裔。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豆卢革 、 韦説 尝问之曰:‘ 汾阳王 本 太原 人,徙 华阴 ,公世家 鴈门 ,岂其枝派邪?’”
(2).派生;衍变。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则多矣。” 宋 无名氏 《〈小畜外集〉序》:“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於六经,枝派於百氏。”
(3).指支族,后裔。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豆卢革 、 韦説 尝问之曰:‘ 汾阳王 本 太原 人,徙 华阴 ,公世家 鴈门 ,岂其枝派邪?’”
《漢語大詞典》:遗嗣(遺嗣)
指死后留下的子孙。亦泛指后裔;后代。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臣恐 周 鼎復起於 汉 ,新垣过计於朝,则我 吴 遗嗣,不可期於世矣。”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墓志铭》:“父 悦 ,再牧 荆 河 ,威风千里,而身遭祸机,遂为 季布 所哭,获存遗嗣,实赖 程婴 之忠。”《明史·外国传二·安南》:“今有遗嗣 暠 ,潜身 老挝 二十年,本国人民不忘先王遗泽,已访得之。”
《漢語大詞典》:七穆
指 春秋 郑穆公 后裔 子展 、 子西 、 子产 、 伯有 、 子太叔 、 子石 、 伯石 ,是掌握 郑国 政权的世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 郑 七 穆 , 罕氏 其后亡者也。 子展 俭而壹。’” 杜预 注:“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二 子孔 三族已亡, 子羽 不为卿,故唯言七 穆 。” 陆德明 释文:“ 郑 七 穆 ,谓 子展 公孙舍之 , 罕氏 也; 子西 公孙夏 , 駟氏 也; 子产 公孙侨 , 国氏 也; 伯有 良霄 , 良氏 也; 子大叔 游吉 , 游氏 也; 子石 公孙段 , 丰氏 也; 伯石 印段 , 印氏 也。”《新唐书·武平一传》:“ 日用 曰:‘ 鲁 三 桓 、 郑 七 穆 奈何?’答曰:‘ 庆父 、 叔牙 、 季友 、 桓 三子也……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及二 子孔 三族亡, 子羽 不为卿,故称 七穆 : 子罕 、 子駟 、 子良 、 子国 、 子游 、 子印 、 子丰 也。’一座惊服。” 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鲁 之三 桓 , 郑 之七 穆 , 楚 之 屈 、 景 ……世执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