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成名 拼音:chéng míng
1.获得美名。旧指科举中第。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你为甚在十年窗下无人问?只图个一举成名天下知。」《红楼梦》第八回:「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
2.因特殊成就、事迹而得名。如:「他一生育才无数,因而成名于教育界。」。《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
3.命名。《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4.美名、盛名。《礼记。哀公问》:「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
2.因特殊成就、事迹而得名。如:「他一生育才无数,因而成名于教育界。」。《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
3.命名。《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4.美名、盛名。《礼记。哀公问》:「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
《漢語大詞典》:后行(後行)
(1).排在后面的行列。《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隋书·礼仪志三》:“勇者持鉦鼓刀楯,为前行,战士次之,槊者次之,弓箭为后行。” 唐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诗:“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鴈还应厌后行。”
(2). 唐 宋 时尚书省次序分前、中、后三行,工部、礼部为后行。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分行次第》:“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尚书郎》:“尚书郎,自两 汉 已后,妙选其人。 唐 武德 贞观 已来,尤重其职。吏、兵部为前行,最为要剧,自后行改入,皆为美选。”
(2). 唐 宋 时尚书省次序分前、中、后三行,工部、礼部为后行。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分行次第》:“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尚书郎》:“尚书郎,自两 汉 已后,妙选其人。 唐 武德 贞观 已来,尤重其职。吏、兵部为前行,最为要剧,自后行改入,皆为美选。”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漢語大詞典》:终丧(終喪)
谓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张九龄 自 韶州 入见,求终丧,不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 况 ( 田况 )不得已,乞归葬 阳翟 ,託边事求见,泣请终丧,帝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 况 始。”
《漢語大詞典》:子安
(1).旧传 陵阳 子明 钓得白龙,拜而放之。后三年,龙迎 子明 上 陵阳山 。后百馀年,山去地千馀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告言:“谿中 子安 当来问, 子明 钓车在否?”后二十馀年, 子安 死,葬山下,有黄鹤栖其冢树,鸣呼 子安 。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陵阳子明》。 唐 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白龙降 陵阳 ,黄鹤呼 子安 。”参见“ 子明 ”。
(2).传说中的仙人。《南齐书·州郡志下》:“ 夏口城 据 黄鵠磯 ,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鵠过此上也”
(2).传说中的仙人。《南齐书·州郡志下》:“ 夏口城 据 黄鵠磯 ,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鵠过此上也”
《漢語大詞典》:子明
(1).桑树的别名。传说 三国 吴 孙权 时, 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 越里 ,缆舟於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 元绪 ,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繫,方见烹臛,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 诸葛元逊 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得?’龟曰:‘ 子明 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见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2).传说中的仙人。 陵阳 子明 好钓鱼,于 旋溪 钓得白龙,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以服食之法。 子明 食之而成仙。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陵阳子明》。 唐 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愿随 子明 去,鍊火烧金丹。”
(3).水银的别名。 唐 梅彪 《石药尔雅·释诸药隐名·水银》:“水银,一名汞,一名铅精……一名子明。”
(2).传说中的仙人。 陵阳 子明 好钓鱼,于 旋溪 钓得白龙,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以服食之法。 子明 食之而成仙。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陵阳子明》。 唐 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愿随 子明 去,鍊火烧金丹。”
(3).水银的别名。 唐 梅彪 《石药尔雅·释诸药隐名·水银》:“水银,一名汞,一名铅精……一名子明。”
《漢語大詞典》:回鸾(迴鸞)
(1).旧俗指婚后三日女偕婿归省父母。又称双回门。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今人三日后,女偕壻省父母,谓之‘回鸞’, 闽 人谓之‘转马’,盖 春秋 时有‘回马’之义也。”参见“ 回门 ”。
(2).舞曲名。详“ 回鸞舞 ”。
(1).古代舞曲名。 南朝 梁 沈约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迴鸞》献爵,摐金委奠。” 北周 庾信 《春赋》:“《阳春》《緑水》之曲,《对凤》《迴鸞》之舞。”
(2).犹回銮。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岂若钦明后,迴鸞 鷲岭 岐。”
(2).舞曲名。详“ 回鸞舞 ”。
(1).古代舞曲名。 南朝 梁 沈约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迴鸞》献爵,摐金委奠。” 北周 庾信 《春赋》:“《阳春》《緑水》之曲,《对凤》《迴鸞》之舞。”
(2).犹回銮。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岂若钦明后,迴鸞 鷲岭 岐。”
《國語辭典》:回门(回門) 拼音:huí mén
女子出嫁后,首次偕同夫婿归返娘家拜见父母,称为「回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待我满月回门来,亲自上门叫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