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00,分9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山名
空名
名义
重名
重名
名分
名邦
未名
名色
著名
具名
争名
留名
问名
取名
《骈字类编》:山名
元 刘因 西郊 行过溪桥尝脚力,招来野老问山名。
《韵府拾遗 庚韵》:杨万里诗偶然逄客至问得好山名
分类:山名
《國語辭典》:空名  拼音:kōng míng
虚有的名声。《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汉书。卷七四。丙吉传》:「吉上书固辞,自陈不宜以空名受赏。」
分類:空名虚名
《國語辭典》:名义(名義)  拼音:míng yì
1.名誉节义。《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2.名分。如:「师生名义」、「父子名义」。
3.名号。《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
4.表面上、形式上。如:「名义上他对我很好,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
《國語辭典》:重名  拼音:zhòng míng
1.盛名。《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晋书。卷六九。周顗传》:「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
2.重视名誉。《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國語辭典》:重名  拼音:chóng míng
同名。《红楼梦》第五六回:「从古自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
分類:同名
《國語辭典》:名分  拼音:míng fèn
1.所居地位的名义和所应有应尽的职分。《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2.官职、差事。《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他是我外甥,我脩封书,著人送你同去投他,讨了名分,教你发迹如何。」也作「名份」。
《漢語大詞典》:名邦
著名的地区。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君紓组於名邦,貽话言於川渚。” 清 李渔 《与某郡伯书》:“贵治之繁剧,甲於海内诸名邦。”《解放日报》1986.6.7:“ 余姚 何以称文献名邦呢?原来自 汉 以来,此地文化发达,贤达辈出。”
分類:著名地区
《漢語大詞典》:未名
(1).未命名。仪礼·丧服:“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死,则哭之。未名,则不哭也。”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有男十岁曰 义 ,女九岁曰 孟 ,又有女生处士卒后,未名。”
(2).不知名称。宋书·夷蛮传·林邑国:“所获珍异,皆是未名之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发之,乃古 无盐后 陵寝,其中珍异最多,俱未名之宝。”
《國語辭典》:名色  拼音:míng sè
1.事物的名称、名字。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则俺这百尺楼台,是祖先留在,功劳大,更打著个郡马的名色,那厮也怎敢便来胡折。」《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贻书》:「小厮家眼净,望见那人是个野狐,却叫不出名色。」
2.名义、名目。《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灵公一心贪著夏姬,把游幸当个名色,正是:『窃玉偷香真有意,观山玩水本无心。』」《后西游记》第二回:「不过借焚脩名色,各处募化钱粮。」
3.名声、名气。《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两个原不曾帮了他两家作恶,也不甚指了他两家的名色诈人。」《镜花缘》第七二回:「你们二位姐姐不弹,岂不把『瑶琴』、『素琴』两个好名色埋没了。」
4.有名的美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酒酣,谓韩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
5.职官名。《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部里递了援例呈子,弄神弄鬼,做了附学名色。」
《國語辭典》:著名  拼音:zhù míng
名声响亮。《汉书。卷五一。贾山传》:「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文明小史》第五三回:「他认识一个洋人,是个著名的矿师。」
《國語辭典》:具名  拼音:jù míng
1.签名、署名。如:「小惠常收到一些不具名的爱慕者送来的礼物。」
2.详尽列举其名。如:「救灾物品大量涌进,来不及逐一具名在捐赠名单。」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诗:「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
《漢語大詞典》:争名
争名望或争名誉。荀子·富国:“布衣紃屨之士诚是,则虽在穷阎漏屋,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 王先谦 集解:“王公不能与之争名,言名过王公也。”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争名古岂然,关键歘不闭。”文献通考·经籍十九:“然其序全用 杜牧 罪言,实无 宋公 一语,然则 欧公 殆不满於 宋 名衔之著,固恶夫争名,抑亦以自表异邪!”
《国语辞典》:留名  拼音:liú míng
留传名声于后世。如:「留名青史」、「只要肯努力做出成果,且能被大众肯定,即可留名后世。」《新五代史。卷三二。死节传。王彦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國語辭典》:问名(問名)  拼音:wèn míng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二礼。在纳采之后,由男方派人到女家问新娘的姓名及生年月日,用来占卜吉凶、合八字。《礼记。昏义》:「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
《國語辭典》:取名  拼音:qǔ míng
1.订名、命名。《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到冬底生了个儿子,因这些事都在祁太公家做的,因取名叫做感祁。」
2.求取名声。《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