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52,分131页显示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异相名无
毕竟名无
法喻为名
呼名即至
名誉远闻
说罪名
恶名流布
名称义
名字即佛
计名字相
有大名闻遍十方
求名礼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佛类词典(续上)
灭已名无异相名无
毕竟名无
法喻为名
呼名即至
名誉远闻
说罪名
恶名流布
名称义
名字即佛
计名字相
有大名闻遍十方
求名礼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灭已名无
【三藏法数】
谓梵志妄计灭烦恼已,名为涅槃,涅槃即无,譬如瓶既坏已,名为无瓶。盖外道不知烦恼既灭,涅槃即显。故佛答言:亦非灭无,同瓶坏已。
谓梵志妄计灭烦恼已,名为涅槃,涅槃即无,譬如瓶既坏已,名为无瓶。盖外道不知烦恼既灭,涅槃即显。故佛答言:亦非灭无,同瓶坏已。
异相名无
【三藏法数】
谓梵志妄计,烦恼涅槃,其相即异。谓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譬如牛中无马,马中无牛。盖外道不知转烦恼即是涅槃,转涅槃即是烦恼。故佛答言:虽牛中无马,不可说言牛亦是无;虽马中无牛,不可说言马亦是无,如此则不可言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也。
谓梵志妄计,烦恼涅槃,其相即异。谓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譬如牛中无马,马中无牛。盖外道不知转烦恼即是涅槃,转涅槃即是烦恼。故佛答言:虽牛中无马,不可说言牛亦是无;虽马中无牛,不可说言马亦是无,如此则不可言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也。
毕竟名无
【三藏法数】
谓梵志妄计涅槃之法,毕竟无有,名之为无,譬如龟毛兔角,实不可得。盖外道不知涅槃之德,其性常住,不可毁坏。故佛答言:亦非毕竟无,如龟毛兔角。
谓梵志妄计涅槃之法,毕竟无有,名之为无,譬如龟毛兔角,实不可得。盖外道不知涅槃之德,其性常住,不可毁坏。故佛答言:亦非毕竟无,如龟毛兔角。
法喻为名
【三藏法数】
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故以法喻为名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权即三乘法,实即一乘法也。)
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故以法喻为名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权即三乘法,实即一乘法也。)
呼名即至
【三藏法数】
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名誉远闻
【三藏法数】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说罪名
【三藏法数】
谓行忏悔时,当说自身所犯罪名,或得僧残罪,或波逸提罪之类,对众发露,不得覆藏也。(僧残罪者,如人被斫,犹有咽喉,故名为残。若犯此罪僧,作法除故也。梵语波逸提,华言堕,谓死堕地狱也。)
谓行忏悔时,当说自身所犯罪名,或得僧残罪,或波逸提罪之类,对众发露,不得覆藏也。(僧残罪者,如人被斫,犹有咽喉,故名为残。若犯此罪僧,作法除故也。梵语波逸提,华言堕,谓死堕地狱也。)
恶名流布
【三藏法数】
谓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亦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是名恶名流布。(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藏法数】
谓犯戒之人,恶友常从,善人皆离,既无戒德,恶声日著,远近流布也。
【三藏法数】
谓耽饮纵恣,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远近流布也。
谓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亦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是名恶名流布。(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藏法数】
谓犯戒之人,恶友常从,善人皆离,既无戒德,恶声日著,远近流布也。
【三藏法数】
谓耽饮纵恣,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远近流布也。
名称义
【三藏法数】
谓如来圆满一切殊胜功德,十方世界,无不闻知,故曰名称。
谓如来圆满一切殊胜功德,十方世界,无不闻知,故曰名称。
名字即佛
【三藏法数】
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计名字相
【三藏法数】
谓依前妄执,分别假名言说之相,是名计名字相。(假名者,虚假之名,谓依前执取相上,更立假名也。已上四相,皆论起惑。)
谓依前妄执,分别假名言说之相,是名计名字相。(假名者,虚假之名,谓依前执取相上,更立假名也。已上四相,皆论起惑。)
有大名闻遍十方
【三藏法数】
谓如来能具十力,四无所畏,常乐我净之德,大千世界无不闻知。故云有大名闻遍十方也。(十力者、是处非处智力、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诸禅解脱三昧智力、诸根胜劣智力、种种解智力、种种界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天眼无碍智力、宿命无漏智力、永断习气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也。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名常;离生死苦,名乐;自在,名我;惑尽,名净也。)
谓如来能具十力,四无所畏,常乐我净之德,大千世界无不闻知。故云有大名闻遍十方也。(十力者、是处非处智力、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诸禅解脱三昧智力、诸根胜劣智力、种种解智力、种种界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天眼无碍智力、宿命无漏智力、永断习气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也。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名常;离生死苦,名乐;自在,名我;惑尽,名净也。)
求名礼
【三藏法数】
(又名唱和礼),谓人礼佛,但为要其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而实无慇重之心,是为求名礼。又名唱和礼者,谓口虽称唱佛名,心实驰求外境,是名唱和礼。
(又名唱和礼),谓人礼佛,但为要其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而实无慇重之心,是为求名礼。又名唱和礼者,谓口虽称唱佛名,心实驰求外境,是名唱和礼。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三藏法数】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八色光明者,谓见地色如黄白净地;见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见火色如无烟薪清净之火;见风色如无尘清风;见青色如金精山;见黄色如薝卜华;见赤色如春朝霞;见白色如珂雪也。)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八色光明者,谓见地色如黄白净地;见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见火色如无烟薪清净之火;见风色如无尘清风;见青色如金精山;见黄色如薝卜华;见赤色如春朝霞;见白色如珂雪也。)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三藏法数】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观于内身色相既熟,则观外色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十百千万等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青瘀剥落亦复如是。故云外观色多,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观于内身色相既熟,则观外色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十百千万等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青瘀剥落亦复如是。故云外观色多,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