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学(同學)  拼音:tóng xué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娿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周书。卷四○。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高祖同学。」
2.同师受业的人。如:「我们是大学的同班同学。」
《漢語大詞典》:同学究(同學究)
即同学究出身。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至 景德 二年三月丁巳,因赐 李迪 等进士第,赐特奏名:五举以上本科六十四人,‘三传’十八人,同学究二十二人,‘三礼’四十四人。”详“ 同学究出身 ”。
分類:出身
《国语辞典》:老同学(老同学)  拼音:lǎo tóng xué
很久以前就曾经在一起读书的同学。如:「我们都是老同学了,有困难要互相帮助。」
《国语辞典》:同学会(同学会)  拼音:tóng xué huì
毕业同学为联络感情所办的聚会。如:「为了办好毕业后第一次同学会,他们俩费尽了苦心。」
《高级汉语词典》:同班同学  拼音:tóng bān tóng xué
在中小学或大学里属于同一班级的同学
《漢語大詞典》:同学弟(同學弟)
旧时对同官的自谦的称呼。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同官谦称:“词林典故:凡翰林前辈柬称年家眷同学弟。又若后辈之父係前辈,则敍科分係后辈,则称同学弟。”
《漢語大詞典》:同学究出身(同學究出身)
唐 宋 科举均有学究科。 宋 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宋 曾巩 《秘书少监陈公神道碑铭》:“子五人,曰 儼 ,尚书比部员外郎……曰 伟 ,同学究出身。”宋史·太祖纪三:“辛卯,赐布衣 王泽方 同学究出身。”宋史·选举志二:“是秋,四方士集行在,帝亲策于 集英殿 ,第为五等,赐正奏名 李易 以下四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学究出身、同出身。”
《國語辭典》:同学录(同學錄)  拼音:tóng xué lù
载有毕业届别、班别、通讯处等资料的同学名录。如:「这本同学录记载同学的资料相当详细,你要好好保存它,以便于通讯连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