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4
词典
4
分类词汇
40
共40,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新腔
时策
摩登
勘合
义徒
迎时
偶世
阿时
乡用
趋俗
勘同
五识
附俗
语不投机
遭逢不偶
《國語辭典》:
新腔
拼音:
xīn qiāng
新颖脱俗的腔调。宋。
黄庭坚
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父主簿
五首之四:「时时能度曲,秀句入新腔。」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六出:「按新腔,度新腔,袅金裙,齐作留仙想。」
分類:
歌曲
符合
合时
新颖
潮流
脱俗
腔调
话
《漢語大詞典》:
时策(時策)
合时的谋略、计策。
《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
》
:“议郎 赵彦 尝为帝陈言时策, 曹操 恶而杀之。” 清
杜岕
《思贤篇》
:“经纬救世言,委蛇遵时策。”
分類:
时策
合时
谋略
计策
《國語辭典》:
摩登
拼音:
mó dēng
现代的、时髦的,指思想、穿著或言行迎合时尚。为英语modern的音译。如:「他的穿著很摩登,打扮入时。」
分類:
英语
译音
现代
合时
《漢語大詞典》:
摩登伽女
古 印度 摩登伽种的淫女。梵语指游民。
《楞严经》
卷一:“ 阿难 因乞食次,经歷婬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梵天咒,摄入婬席。婬躬抚摩,将毁戒体。” 明
徐渭
《翠乡梦》
第一出:“当时西天那摩登伽女,是个有神通的娼妇,用一个謡咒,把 阿难菩萨 霎时间摄去,几乎儿坏了他戒体。”亦省作“ 摩登 ”、“ 摩登女 ”。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
:“任他天女,覷为革囊;岂放摩登,毁吾戒体。”
《
二刻拍案惊奇
》
卷二一:“似是摩登女来生世,那怕老 阿难 不动心。”
分類:
印度
梵语
游民
《國語辭典》:
勘合
拼音:
kān hé
1.核验符契。古时以竹木作符契,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二符契相合,勘验真假,称为「勘合」。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京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
2.勘合时的符契。《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又将银五十两买了个勘合,驰驿到京。」
分類:
勘合
合时
符契
文书
上盖
盖印
印信
两半
《國語辭典》:
义徒(義徒)
拼音:
yì tú
1.起义的徒众。《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
2.自愿跟随的人员。《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分類:
合时
《漢語大詞典》:
义附(義附)
两晋 南北朝 时世族豪门的依附者。
《
宋书·蔡兴宗传
》
:“且公门徒、义附,并三 吴 勇士,宅内奴僮,人有数百。”
《
陈书·沈众传
》
:“及 景 ( 侯景 )围 臺城 , 众 率宗族及义附五千餘人入援京邑。”
分類:
时世
世族
豪门
依附
《漢語大詞典》:
迎时(迎時)
迎合时势。 清 李清
《
三垣笔记
》
卷中:“ 孙廷尉 晋 先在言路,以声气自雄,然为人圆巧,善於迎时。”亦指趋时,时髦。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
诗:“状元举子弹去了冠上的尘土,旧的灵魂装饰成迎时的幌子。”
分類:
迎合
合时
时势
指趋
趋时
时髦
《漢語大詞典》:
偶世
投合时世。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分類:
投合
合时
时世
《漢語大詞典》:
阿时(阿時)
迎合时好。 刘师培
《
文说·记事
》
:“后世文人,饰词矫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证今,事每凭虚,词多乌有。若 王沉
《魏録》
,滥述贬 甄 之詔; 陆机
《晋史》
,虚张拒 葛 之风:曲笔阿时,非一日矣。”
分類:
迎合
合时
时好
《漢語大詞典》:
乡用(鄉用)
谓为当时所重。乡,通“ 向 ”。切合时用。 宋
岳珂
《
桯史·宸奎坚忍字
》
:“ 淳熙 中,上益明习国家事,老成乡用矣。”
分類:
为当
当时
切合
合时
《漢語大詞典》:
趋俗(趨俗)
随合时俗,与世俗同流合污。
《
庄子·缮性
》
:“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王先谦 集解:“不贬志以徇俗。”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不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
分類:
合时
时俗
世俗
同流合污
《漢語大詞典》:
勘同
(1).犹勘合。
(2).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
《前汉书平话》
卷中:“ 惠帝 与 刘肥 合盒子为勘同,各收一扇:‘如寡人宣王兄时,将此一扇勘合相同为准,如无乃诈也,就便斩使封头见朕。’”
分類:
勘合
合时
符契
《漢語大詞典》:
五识(五識)
(1).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
《
梁书·武帝纪下
》
:“三月己未,詔曰:‘朕四聪既闕,五识多蔽,画可外牒,或致紕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
:“即五识见分正缘五尘以为相分之时,五识亦未尝自起分别。”参阅 隋 智顗
《法界次第》
卷上。
(2).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 唐 元晓
《
起信论疏
》
卷上。
分類:
佛教语
五根
智识
相续
相合
合时
感觉
《漢語大詞典》:
附俗
投合时俗。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体性
》
:“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分類:
投合
合时
时俗
《國語辭典》:
语不投机(語不投機)
拼音:
yǔ bù tóu jī
谈话时彼此意见情趣不相契合。《五灯会元。卷一二。云峰文悦禅师》:「所以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也作「话不投机」。
分類:
佛教
禅宗
契合
合时
时机
《漢語大詞典》:
遭逢不偶
谓不遇合时机。 明
冯惟敏
《不伏老》
第三折:“説则説老手能修五凤楼,怕则怕遭逢不偶。”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叶生
》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
儿女英雄传
》
第十六回:“否则一生遭逢不偶,志量不售,不免就逼成一个‘过则失中’的行径。”
分類:
不遇
遇合
合时
时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