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出没(出沒) 拼音:chū mò
忽现忽隐、活动往来。《水浒传》第一六回:「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良乡郑州一带,盗贼出没,白日劫人。」
《漢語大詞典》:中理
犹正理。
《南史·隐逸传上·顾欢》:“夫中理唯一,岂容有二?”
(1).切合事理。
《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説;必当义,然后议。”:“其言有中理,即时施行,显拔其人,以表能者。”
《北齐书·文襄帝纪》:“ 神武 试问以时事得失,辨析无不中理。”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读之,若摇鞞鐸耳。”
(2).符合腠理。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横以手而离也。”
《國語辭典》:迂诞(迂誕) 拼音:yū dàn
言词誇大荒诞,不合事理。《隋书。卷五七。薛道衡传》:「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
《漢語大詞典》:亡实(亡實)
不符合事实。
《汉书·高帝纪下》:“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 宋
岳珂 :“诞谩败事,而巽懦则有餘;浮躁大言,而矜夸之亡实。”
《漢語大詞典》:合事
符合事理。《四游记·猪八戒思淫被难》:“ 八戒 慾心未遂,只管埋怨説:‘师父不合事,就不顺从,也初时依他,拐些茶饭吃了,落得一阵好睡。’”
《國語辭典》:合机(合機) 拼音:hé jī
投机、融洽。《警世通言。卷二三。乐小舍拚生觅偶》:「乐和见说得合机,便道:『不瞒老翁,小子心上正有一熟人,未知缘法何如?』」
《國語辭典》:正确(正確) 拼音:zhèng què
准确、无误。如:「正确答案」、「你的见解很正确。」
《漢語大詞典》:核理(覈理)
(1).切合事理。
《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覈理而普至。”
(2).审理。 唐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
《漢語大詞典》:附理
(1).比附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2).符合事理。 南朝 宋 裴松之 :“若乃紕繆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漢語大詞典》:枝末生根
树木的枝梢上生根。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漢語大詞典》:研机综微(研機綜微)
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
《后汉书·贾逵传》:“犹朝夕恪勤,游情六艺,研机综微,靡不审覈。”
《国语辞典》:谬悠之说(谬悠之说) 拼音:miù yōu zhī shuō
不合事实、情理的空话。《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
《国语辞典》:荤油蒙了心(荤油蒙了心) 拼音:hūn yóu méng le xīn
为私利所蒙蔽,而做出不合事理的事情。如:「那些制造毒品的人,都是荤油蒙了心,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坏事来。」
《漢語大詞典》:覈理
1.切合事理。
《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覈理而普至。”
2.审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
《國語辭典》:奇谈怪论(奇談怪論) 拼音:qí tán guài lùn
不合逻辑,不按情理的言论。清。钱泳《履园丛话。六。耆旧。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于毕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为异物,无一人与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