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乘桴浮于海
 
乘桴计
 
宣尼浮海
 
从我者谁
 
桴泛
 
泛浮槎
 
浮海叹
 
海可浮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公冶长》~42~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典故 
已而已而
  
接舆歌
 
接舆狂
 
接舆醉
 
楚人凤
  
楚狂接舆
 
楚狂紫
    
笑孔丘
 
葛凤
 
行歌叹凤
 
衰凤
   
凤兮
 
凤兮凤
  
凤衰

相关人物
孔子
 
楚狂

参考典故
凤来仪


《论语注疏·微子》~6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陆通〉~996~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有,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子罕》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简释

接舆狂:咏隐士或狂者。五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例句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元孚 送李四校书

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吴融 宝灵县西测津

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吴融 萧县道中

还知谢客名先重,肯为诗篇问楚狂。 周贺 寺居寄杨侍御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孟郊 子庆诗

相如曾作凤兮吟,昔被文君会此音。 孙玄照 琴中歌赠王仙仙

偷归瓮间卧,逢个楚狂来。 戴叔伦 答崔载华

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李群玉 吾道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李颀 杂兴

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 权德舆 题邵端公林亭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王维 偶然作六首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王维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治书招远意,知共楚狂行。 皎然 奉酬袁使君西楼钱秦山人与昼同赴李侍御招三韵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卢照邻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罗隐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钱起 早夏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三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 答友人见寄酒

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 韩偓 赠湖南李思齐处士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韩愈 芍药歌

莫怪狂人游楚国,莲花只在淤泥生。 顾况 寻僧二首之二

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 顾况 赠韦清将军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典故
仲尼在川上
 
似川逝
  
叹逝川
 
委逝川
 
川上逝
 
等逝川
 
临川孔尼叹
 
临长川
 
逐逝川
      
随逝川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子罕》~8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句

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 于武陵 感情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储光羲 陆著作挽歌

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刘沧 经曲阜城

延年之道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 吴筠 寄白龙洞刘道人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吴融 子规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孙逖 丹阳行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崔曙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徐浩 宝林寺作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李白 古风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李群玉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侍御题松竹联句

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王勃 秋江送别二首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苍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皎然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

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皎然 哭觉上人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皎然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苏颋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贯休 追忆冯少常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骆宾王 晚度黄河

小谏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齐己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

典故
怒车螳臂
 
思戟螳臂
 
当车有臂
 
当辙
  
螳螂当辙
 
螳螂见叹


《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67~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韩诗外传》卷八~362~
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抟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螂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以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诗曰:「汤降不迟。」
典故
四十无闻
 
东家尼父叹无闻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子罕》~80~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例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 上李邕

典故
南山戚
 
南山白石
 
南山石烂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叩角歌
  
商声讴
 
叹短衣
 
宁子商歌
  
宁戚牛
 
宁戚饭牛
 
宁牛
 
悲牛角
 
扣牛角
   
扣角而歌
  
击辕歌
 
东门牛
 
歌牛下
  
白石吟
  
短衣扣角
 
舍牛相齐
 
长歌叩辕
   
相关人物
宁戚
 
齐桓公(名小白)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东汉·王逸注:「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脩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饮牛,叩角而歌。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卿,备辅佐也。」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九〈离俗览·举难〉~3~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389~
宁越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
《淮南子》卷十三《泛论训》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宁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东汉·高诱注:「宁戚卫人也,商旅于齐,宿郭门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

简释

宁戚牛:咏人怀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例句

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沧 汶阳客舍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严维 韦情献相公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姚岩杰 报颜标

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卿。 徐夤 依韵赠严司直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李咸用 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

愿君听扣角,当自识贤臣。 李峤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李峤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李白 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𤃩。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杜甫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玉八十通赠二君子

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钱起 新丰主人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钱起 秋馆言怀

不遇张华识,空悲宁戚歌。 钱起 长安落第作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韦庄 湘中作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韦庄 东游远归

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韦庄 云散

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 韩愈 驽骥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高适 苦雪四首之四

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鲍溶 秋思

典故
叹息良马
  
困坂
 
困骥
 
困盐车
 
孙阳怜瘦骨
 
服盐车
  
泪尽太行
  
老盐车
 
负盐
 
重耳盐车
   
盐坂
  
盐车劳
 
盐车厄
 
盐车汗
 
盐车病骥
 
盐车绝足
 
盐车骖
  
盐阪

相关人物
汗明
 
伯乐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573~
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穴穷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拔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
《昭明文选》卷二十五〈诗丁·赠答三·答卢谌诗〉~70~
唐·李善注引《战国策》,楚客谓春申君曰:「昔骐骥驾盐车,上吴,迁延负辕而不能进,遭伯乐,仰而鸣之,知伯乐知己也。今仆屈厄日久,君独无意使仆为君长鸣乎?」

简释

盐车:喻指人才处于困境。唐李白《天马歌》:“盐车上峻阪,倒行逆施长日晚。”


例句

盐车淹素志,长坂入青云。 唐彦谦 留别四首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李咸用 投知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李商隐 喜雪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李白 天马歌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杜牧 骕骦骏

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杜甫 李盐铁二首

蜷跼盐车万里蹄,忽逢良鉴始能嘶。 汪遵 吴坂

盐车今愿脱,千里为君行。 章孝标 省试骐骥长鸣

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 送沈仲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韩琮 咏马

典故
叹式微
  
式微歌
 
式微诗
 
歌式微
 
胡不归
 
赋式微
 
黎侯寓卫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东汉·郑玄笺:「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

例句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夫之鄂

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 渭川(一作水)田家

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 贯休 别杜将军

雨气濛濛草满庭,式微吟剧更谁听。 贯休 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之一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 陶翰 出萧关怀古

黎侯寓于卫,六义非凡格。 韦蟾 和柯古穷居苦日喜雨

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魏征 暮秋言怀

典故
天年竟夭
 
膏明自绡
 
膏自炙
 
兰膏叹
 
龚胜不屈
 
龚胜亡
 
龚胜耻事新

相关人物
王莽
 
龚胜


《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亡》
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楚两龚。少皆好学明经,胜为郡吏,舍不仕。久之,楚王入朝,闻舍高名,聘舍为常侍,不得已随王,归国固辞,愿卒学,复至长安。而胜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再为尉,壹为丞,胜辄至官乃去。州举茂材,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徵为谏大夫。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徵。胜曰:「窃见国家徵医巫,常为驾,徵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邪?」胜曰:「唯唯。」有诏为驾。龚舍、侯嘉至,皆为谏大夫。宁寿称疾不至。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馀,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徵。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胜,即拜,秩上卿,先赐六月禄直以办装,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使者、太守临敛,赐复衾祭祠如法。门人衰绖治丧者百数。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胜居彭城廉里,后世刻石表其里门。

简释

龚胜耻事新:喻忠贞不事二主。唐颜真卿《咏陶渊明》:“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例句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李瀚 蒙求

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之一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颜真卿 咏陶渊明

典故
叹头顾
 
好头难斫
 
好头颈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唐纪一·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年〉~5775~
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沈醉。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典故 
叹积薪
  
后来薪
 
后薪
 
汲黯薪
 
积后来薪
 
相关人物
公孙弘
 
汲黯


《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309~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閒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简释

积薪:指官吏年高资深反位居人下。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


例句

且嫌游昼短,莫问积薪长。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左掖期连茹,南宫愧积薪。 权德舆 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骆宾王 帝京篇

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典故
华亭叹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列传〉~480~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馀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等皆玖所用,与牵秀等共證之。颖大怒,使秀密收机。其夕,机梦黑幰绕车,手决不开,天明而秀兵至。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秀相见,神色自若,谓秀曰:「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因与颖笺,词甚悽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尤悔〉~897~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尤悔〉~897~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八王故事》曰:「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馀年。」引《语林》曰:「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故临刑而有此叹。」
典故
世间歧路
  
亡羊多歧
 
亡羊路歧
 
嗟歧路
  
多歧羊
 
多泪杨朱
 
姓杨足泪
 
怨多歧
 
杨公叹
 
杨子叹
 
杨朱哀歧
 
杨朱拭泪
    
杨歧泣
   
泣歧
 
泣歧路
 
泣路歧
 
泣路者
  
临歧泣
 
临歧涕泪
 
见路歧
 
相关人物
杨朱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583~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东汉·高诱注:「道九达曰逵。闵其别也。」
《风俗通义校注》卷一〈皇霸〉~
盖天地剖分,万物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略,言也实为难哉!故易纪三皇,书叙唐、虞,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自是以来,载籍昭晰。然而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斯乃杨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练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备其终始曰皇霸。
《列子集释》卷八〈说符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简释

杨朱泣:指因误入歧途而感伤。唐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例句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刘商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东西不复问,翻笑泣岐人。 吴融 荆州寓居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藕叶缀为衣,东西泣路岐。 方干 客行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李商隐 西溪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李商隐 离席

晚年名利迹,宁免路岐哀。 李溟 无题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杜甫 冬深

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姓杨皆足泪,非是强沾衣。 杨凝 送别

风波疲贾谊,岐路泣杨朱。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今日杨朱泪,无将洒铁衣。 沈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见说杨朱无限泪,岂能空为路岐分。 温庭筠 博山

爱憎防杜挚,悲叹似杨朱。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胡尘晦落日,西望泣路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卢纶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 许棠 秦中遇友人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 贾岛 寄孟协笔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相看又见岁华新,依旧杨朱拭泪巾。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余今正泣杨朱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典故  
人琴痛
 
叹人琴
 
子敬亡
 
子敬琴
 
子敬与琴亡
 
子敬遗琴
 
殁后知音少
 
琴残子敬床
 
琴声断
 
痛绝人琴
 
碎琴哭灵床
 
灵床琴弦断

相关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45~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馀亦卒。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王徽之〉~204~
后为黄门侍郎,弃官东归,与献之俱病笃。时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徽之谓曰:「吾才位不如弟,请以馀年代之。」术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馀,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馀亦卒。子桢之。

简释

人琴两亡:指悼念亲友。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人琴遂两亡,白云失处所。”


例句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 戴叔伦 吊畅当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戴叔伦 哭朱放

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 窦蒙 题弟暨述书赋后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國語辭典》:乘桴  拼音:chéng fú
乘坐竹、木编制的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漢語大詞典》:叹凤(歎鳳)
谓生不逢时。典出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 唐玄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悲道穷。”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见长歌》:“ 有周 道衰犹叹凤,天公留得归皇 宋 。”
分類:生不逢时
《國語辭典》:接舆(接輿)  拼音:jiē yú
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
《國語辭典》:楚狂  拼音:chǔ kuáng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因见楚昭王时政治混乱,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后泛称佯狂者或狂放不拘的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分類:邢炳
《漢語大詞典》:歌凤(歌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欲去而恐罹害者也, 箕子 之《洪范》、 接舆 之歌凤也哉!”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歌凤有人供放逐,鬭鸡无相繫安危。”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狂接舆(狂接輿)
接舆 , 春秋 楚国 人,佯狂避世,故称。庄子·应帝王:“ 肩吾 见 狂接舆 。”
《國語辭典》:狂歌  拼音:kuáng gē
纵情高歌。唐。白居易〈狂歌词〉:「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庶故作狂歌于市,以动使君;幸蒙不弃,即赐重用。」
《漢語大詞典》:迷阳(迷陽)
无所用心;诈狂。《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郭象 注:“迷阳,犹亡阳也。亡阳任独,不荡於外,则吾行全矣。” 成玄英 疏:“迷,亡也;阳,明也……宜放独任之无为,忘遣应物之明智。”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迷阳,伏阳也,言诈狂。”一说,谓有刺的小灌木。 王先谦 集解:“谓棘刺也,生於山野,践之伤足,至今吾 楚 舆夫遇之犹呼迷阳踢也。” 金 党怀英 《寄贾因叔》诗:“鶉居鷇食两迷阳,四十犹贪桂子香。”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累紲吾穷矣,迷阳遂已而。” 清 黄遵宪 《放歌》:“迷阳迷阳伤吾足,岂能絶漠渡磧远勒《燕然铭》。” 鲁迅 《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漢語大詞典》:陆通歌凤(陸通歌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陆通歌凤”为避世隐居的典故。 唐 元稹 《放言》诗之四:“ 宁戚 饭牛图底事? 陆通 歌凤也无端。”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凤歌(鳳歌)
(1).据《论语·微子》载: 孔丘 到 楚国 去, 楚 狂 接舆 唱着“凤兮”之歌讽刺 孔丘 ,走过 孔丘 车前。后即用“凤歌”指狂人之歌。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寄》诗:“凤歌空有问,龙性詎能驯。”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 楚 狂人,凤歌笑 孔丘 。”
(2).凤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凤歌出云闕,龙驾戾 蓬山 。”
(3).形容箫笙等的吹奏声。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凤歌谐律,方资燕俎之欢;鷺羽分庭,忽集寿山之下。”
《漢語大詞典》:叹逝(歎逝)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李绅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愴而作也。”
分類:感叹岁月
《國語辭典》:逝川  拼音:shì chuān
逝去的流水。比喻逝去的时间事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唐。温庭筠 苏武庙诗:「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漢語大詞典》: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漢語大詞典》:逝波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國語辭典》:逝者如斯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宋。苏轼〈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漢語大詞典》:阅川(閲川)
陆机 《叹逝赋》:“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后以“閲川”比喻年华。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皇上念同气之致美,感閲川之永谢。”
分類:年华
《漢語大詞典》:螳臂挡车(螳臂擋車)
同“ 螳臂当车 ”。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武汉 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白桦 《梅园青松·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四人帮﹞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漢語大詞典》:畏后生(畏後生)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何晏 集解:“后生,谓年少。”后用作称颂青少年之典。 唐 李白 《上李邕》诗:“ 宣父 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國語辭典》:商歌  拼音:shāng gē
宁越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心生悲伤,因而击牛角,作商歌。桓公听后,于是载越回国,任以官职。见《淮南子。道应》。后比喻自荐谋求官禄。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漢語大詞典》:宁戚歌(甯戚歌)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分類:宁戚讴歌
《漢語大詞典》: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宁戚大夫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扣角歌
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击角歌(擊角歌)
扣角歌。 唐 鲍溶 《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参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牛下歌
见“ 牛角之歌 ”。
《國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贫穷无资,遂替商旅驾车,终于到达齐国。夜晚露宿于城郭门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开城门。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见状,便扣击牛角高歌。桓公听见以为不凡,便载他回去,后来果受重用。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漢語大詞典》:白石烂(白石爛)
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宁戚 饭牛车下,而 桓公 任之以国”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齐桓公 夜出迎客,而 宁戚 疾击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召与语,説之,以为大夫。”后亦用以代称《饭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戚 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 未匡 齐 , 陈平 终佐 汉 。”
《漢語大詞典》:饭牛(飯牛)
(1).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药员外传》:“卜筑东冈,躬自饭牛。”
(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 百里徯 , 秦国 之饭牛者也, 穆公 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 宁戚 欲干 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 齐 ,暮宿於郭门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 饭牛居车下,望 桓公 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贾竖,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漢語大詞典》:饭牛歌(飯牛歌)
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喂牛于 齐国 东门外,待 桓公 出,扣牛角而唱此歌。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引《三齐记》所载歌辞:“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宋 陆游 《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沈砺 《送友北上》诗:“市上已无屠狗辈,车前试唱饭牛歌。”
分類:宁戚
《漢語大詞典》:齐歌(齊歌)
(1).指 齐 宁戚 饭牛作歌,为 齐桓公 相。 唐 李峤 《咏牛诗》:“ 齐 歌初入相, 燕 阵早横功。”
(2).齐声歌唱。汉书·高帝纪上“皆歌謳思东归” 唐 颜师古 注:“謳,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或曰 齐 地之歌。”
《漢語大詞典》:嘶盐(嘶鹽)
语本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驥垂两耳,服盐车兮。”谓骏马面对盐车悲鸣。喻贤才屈居贱役。 明 徐渭 《赋得风入四蹄轻》之四:“带烙成駢死,嘶盐了此生。 孙阳 何处是,泪尽 太行 程。”参见“ 盐车 ”。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汗血盐车(汗血鹽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答之》词:“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参见“ 汗血马 ”。
分類:骏马车子
《國語辭典》:汗血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汉时西域大宛国所出产的良种马。因其汗从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称为「汗血马」。西汉时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曾得此种马,贡献于汉武帝。也称为「汗马」。
2.千里马。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漢語大詞典》:牵盐(牽鹽)
战国策·楚策四载: 汗明 向 春申君 讲述:有匹年老的骏马,“服盐车而上 大行 ”,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 伯乐 见之,为它卸下车辕而哭,马亦“仰而鸣,声达于天。”后遂以“牵盐”喻怀才不遇。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唐 李咸用 《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 伯乐 何妨转眼看。”
《漢語大詞典》:驱盐车(驅鹽車)
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驱盐车”喻任贱役。 清 顾炎武 《丈夫》诗:“矫首望 太行 ,努力驱盐车。” 王蘧常 注:“盐车,喻贤才之屈居贱役也。”
分類:贱役
《漢語大詞典》:骥伏盐车(驥伏鹽車)
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 伯乐 之知己也。”后以“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宋 黄庭坚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驥伏盐车不称情,轻车肥马凤凰城。”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争奈尘埋,未逢鑑识,譬之剑沉 丰 狱,驥伏盐车。”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盐辎(鹽輜)
盐车。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輜。”
分類:盐车
《國語辭典》:式微  拼音:shì wéi
1.衰落、衰微。通常用以称国势、门祚、事业或某种社会运动的衰落。《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
2.《诗经。邶风》的篇名。根据〈诗序〉:「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首章二句为:「式微,式微,胡不归?」
《漢語大詞典》:来者居上(來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寅生日》词:“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國語辭典》:后来居上(後來居上)  拼音:hòu lái jū shàng
本指堆积柴火时,后搬来的放置在上面。语本《淮南子。缪称》:「故圣人不为物先,而常制之其类,若积薪樵,后者在上。」后用以讽刺用人不当,使新进之人位居旧臣之上。清。李渔《风筝误》第三出:「衾裯同抱甘谁让,宠盛处,后来居上。」也用以赞扬后人的成就超越前人。或落后的人超过领先的人。如:「这次马拉松赛跑,她以后来居上之姿,勇夺冠军。」
《漢語大詞典》:后薪(後薪)
汉 汲黯 为九卿, 公孙弘 、 张汤 为小吏,后 弘 、 汤 与 黯 同列,又尊用过之。 黯 因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因以“后薪”比喻得宠而后来居上的人。 南朝 梁 刘孝威 《怨诗》:“后薪随復积,前鱼谁更怜。” 唐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漢語大詞典》:积薪(積薪)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读书而丢失羊,谷因嬉戏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庄子。骈拇》。后比喻舍弃当做的事,而使得本业受到损失。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亡羊等残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
《國語辭典》:亡羊补牢(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丢失了羊,就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宋。陆游 秋兴诗五首之三:「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徐州》:「要之是举必当亟行。若遇有事更张,不免亡羊补牢矣。」
《漢語大詞典》:多歧
亦作“ 多岐 ”。 谓多岔道。 唐 许浑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泣拜以从公,公多歧援喻,止之不获,遂纳为侧室。”
分類:岔道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楊朱泣)
(1).在歧路悲泣。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临路他乡,非无 阮籍 之悲,诚有 杨朱 之泣。” 金 雷琯 《古意》诗:“对酒不能饮,拊剑自度曲……朝为 杨朱 泣,暮作 阮籍 哭。”
(2).指临歧感伤之泪。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泣。”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杨朱泪(楊朱淚)
泛指歧路感伤之泪。 唐 骆宾王 《初春邪岭送益府窦参军宴序》:“晨风軫 孙楚 之情,岐路下 杨朱 之泪。” 唐 沈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诗:“饯途予悯默,赴敌子英威。今日 杨朱 泪,无将洒铁衣。” 唐 杜甫 《冬深》诗:“易下 杨朱 泪,难招 楚 客魂。风涛暮不稳,捨棹宿谁门?”参见“ 杨朱泣岐 ”。
分類:歧路感伤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杨朱路(楊朱路)
泛指歧路、分别的路。 北周 庾信 《别张洗马枢》诗:“君登 苏武 桥,我见 杨朱 路。” 唐 唐彦谦 《离鸾》诗:“尘埃一别 杨朱 路,风月三年 宋玉 墙。” 元 汤式《普天乐·友人为人所诬赴杭》曲:“袖拂 庾公 尘,人上 杨朱 路。”亦作“ 杨朱陌 ”。 五代 梁嵩 《代母作倚门望子赋》:“ 杨朱 陌上,萧条而恨泪潸潸; 汉武 臺边,宛转而残霞漠漠。”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國語辭典》:歧路  拼音:qí lù
1.自大道上分歧出去的小路。《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也作「岐路」。
2.比喻偏颇错误的道途。如:「他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路。」也作「岐路」。
《國語辭典》: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杨子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许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纵使多人搜寻,亦无法找回。典出《列子。说符》。比喻事理本同末异,繁杂多变,易使求道者误入迷途,以致一事无成。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也作「多歧亡羊」。
《國語辭典》:临歧(臨歧)  拼音:lín qí
相送至歧路而分别。唐。贾岛〈送陕府王建司马〉诗:「杜陵惆怅临歧饯,未寝月前多屐踪。」清。陈维崧〈沁园春。归去来兮〉词:「新词填罢苍凉,更暂缓临歧入醉乡。」
分類:临歧
《漢語大詞典》:临岐(臨岐)
亦作“ 临歧 ”。 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李善 注:“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喫。” 宋 范成大 《谭德称杨商卿父子送余作诗以别》:“临岐心曲两茫然,但祝频书无别语。”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泚笔作长歌,临歧为余貺。”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这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漢語大詞典》:路歧
见“ 路岐 ”。
《國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岐。」也作「路歧」
2.宋元时民间艺人的俗称,尤指走江湖的杂技团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也称为「路岐人」。
3.冒昧,别生枝节。《金瓶梅》第三回:「不是老身路岐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
《國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用作伤悼友人去世之辞。清。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也作「人琴俱杳」。
《漢語大詞典》:人琴两亡(人琴兩亡)
见“ 人琴俱亡 ”。
《國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用作伤悼友人去世之辞。清。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也作「人琴俱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