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7
词典
1
分类词汇
26
共26,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呼謈
噭啕
号呼
啼饥
长号
卧辙
号恸
叫号
举哀
一号
三号
行号
代哭
悲哭
号踊
《漢語大詞典》:
呼謈
号呼;号哭。
《
汉书·东方朔传
》
:“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謈。” 颜师古 注:“﹝呼謈﹞谓痛切而叫呼也。与
《田蚡传》
‘呼服’音义皆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符助教》
:“﹝黄衣卒﹞所点处随手成大疽如盌,﹝ 符助教 ﹞凡呼謈七昼夜乃死。” 清
钱谦益
《吴士熙授承德郎制》
:“事藂必理,刃皆有餘。庭无呼謈之民,野絶探丸之盗。”
分類:
号呼
号哭
《國語辭典》:
噭咷
拼音:
jiào táo
1.小儿哭泣不止。《说文解字。咷字》清。段玉裁。注:「咷,楚谓儿泣不止曰噭咷。」
2.声音清脆悠扬。《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歌者先居射室,望见延寿车,噭咷楚歌。」也作「噭誂」。
分類:
小儿
高声
号哭
声歌
歌唱
哭泣
不止
《漢語大詞典》:
号呼(號呼)
哀号哭喊;大声叫唤。语出
《诗·大雅·荡》
:“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楚辞·九章·惜诵》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
汉书·王商传
》
:“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 长安 中大乱。”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号呼而转徙,飢渴而顿踣。”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记》
:“忽有一隶溺死,众号呼,相顾皆惨沮无人色。” 茅盾
《子夜》
十四:“咬紧了牙齿的嘶叫,裂人心肝的号呼。”
分類:
号呼
哀号
号哭
哭喊
大声
叫唤
《漢語大詞典》:
啼饥(啼饑)
因饥饿而号哭。 苏曼殊
《海哥美尔氏名画赞》
:“此劳动者同盟罢工时,室人顦顇,幼子啼饥之状也。” 郭沫若
《卓文君》
第一景:“啼饥的猫头鹰也没有,吠月的犬声也没有。”参见“ 啼饥号寒 ”。
分類:
饥饿
号哭
《國語辭典》:
啼饥号寒(啼飢號寒)
拼音:
tí jī háo hán
因饥饿寒冷而啼哭。语本唐。
韩愈
〈
进学解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形容饥寒交迫,极为贫困。清。王晫《今世说。卷七。贤媛》:「宗定九,少时奉母陈,家居,值岁凶,啼饥号寒。」
分類:
贫困
《國語辭典》:
长号(長號)
拼音:
cháng háo
大声号哭。《文选。卢谌。赠刘琨诗》:「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
:「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
分類:
长号
大声
号哭
《漢語大詞典》:
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
《后汉书·侯霸传》
。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
:“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分類:
淮阳
太守
征入
百姓
号哭
使车
《漢語大詞典》:
号恸(號慟)
号哭哀痛。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翩翩孤嗣,号慟崩摧,发軫北 魏 ,远迄南 淮 。经歷山河,泣涕如頽。”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三:“ 秦 既死,葬于 建康 。有 蜀 人 史叔夜 者,怀鸡絮,号慟墓前。” 清
钮琇
《
觚賸·睐娘
》
:“ 睞 大号慟,絶而后甦。”
分類:
号哭
哀痛
《國語辭典》:
叫号(叫號)
拼音:
jiào háo
大声呼号。《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董宣传》:「丹宗族亲党三十馀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分類:
大声
呼叫
大声呼喊
声呼
呼喊
号哭
《國語辭典》:
举哀(舉哀)
拼音:
jǔ āi
晚近丧礼用语,办丧事时高声号哭,以示哀恸。《三国演义》第四○回:「假写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刘元普设三牲礼仪,亲自举哀拜奠。」
分類:
举哀
高声
号哭
哀悼
《國語辭典》:
一号(一號)
拼音:
yī hào
1.编号的第一位。
2.厕所的代称。
3.每个月的第一天。
4.一帮、一批。《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昨晚一号几十只船都湾在这里,那一个敢开?」
5.一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工艺有个粗细,惟有这一号纸,是做不出来的。」
分類:
一号
一声
号哭
一帮
一种
号令
《漢語大詞典》:
三号(三號)
(1).三次号哭。
《
礼记·丧大记
》
:“北面三号,捲衣投於前。” 孔颖达 疏:“三号,号呼之声三徧也。”
《
庄子·养生主
》
:“ 老耼 死, 秦失 吊之,三号而出。” 清
钱谦益
《挽西蜀尹西有》
诗:“盍以三号观 季札 ,谁从永夜问 班彪 。”
(2).第三次鸣叫。
《
史记·历书
》
:“时鷄三号,卒明。” 司马贞 索隐:“三号,三鸣也。” 周君适
《伪满宫廷杂忆·我走进了小天地》
:“鸡三号,更五点,此时拜疏击大阉。”
分類:
三次
号哭
鸣叫
《漢語大詞典》:
行号(行號)
谓边走边号哭。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
:“望紫极而行号,瞻丹陵而殞慟。”
分類:
走边
号哭
《國語辭典》:
代哭
拼音:
dài kū
人死后,丧家请人更替而哭,使哭声不断,表示哀伤。《周礼。夏官。契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新唐书。卷二○。礼乐志十》:「下帷,内外俱坐哭。有国官、僚佐者,以官代哭;无者,以亲疏为之。」
分類:
服丧
依次
更替
号哭
《漢語大詞典》:
悲哭
悲痛号哭。 汉
王充
《
论衡·明雩
》
:“夫泣不可请而出,雨安可求而得? 雍门子 悲哭, 孟尝君 为之流涕。”
《后汉书·袁绍传》
:“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每读其书,谓为信然,於今况之,乃知妄作。”
《
红楼梦
》
第一一一回:“只见 鸳鸯 已哭的昏晕过去了,大家扶住,捶闹了一阵,才醒过来,便説‘老太太疼了一场,要跟了去’的话。众人都打量人到悲哭,俱有这些言语,也不理会。” 巴金
《电》
五:“ 德华 ,你为什么老是想着 明 呢?想念和悲哭都是没有用的。”
分類:
悲痛
号哭
《漢語大詞典》:
号踊(號踴)
亦作“ 号踊 ”。 号哭顿足。
《
后汉书·鲁恭传
》
:“父某, 建武 初,为 武陵 太守,卒官。时 恭 年十二,弟 丕 七岁,昼夜号踊不絶声。” 北魏
郦道元
《
水经注·渐江水
》
:“南有
《曹娥碑》
。 娥 父 盱 迎涛溺死。 娥 时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号踊江介。”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德行
》
:“宾客弔省,号踊哀絶。” 宋
李石
《
续博物志
》
卷十:“ 魏 军南伐, 朱修之 守 滑臺 ,城不下,其母悲忧,乳汁惊出,乃号踊,告家人曰:‘我年老,非有乳时,今忽其不免。’是日城陷。”
分類:
号哭
顿足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