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青史留名  拼音:qīng shǐ liú míng
青史,史书。青史留名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将来到疆场,一刀一鎗,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也作「青史流芳」。
《国语辞典》:青史名留  拼音:qīng shǐ míng liú
青史,史籍。青史名留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孤本元明杂剧。桃园结义。第四折》:「我则待要西除东荡,博一个青史名留。」也作「青史流芳」。
《国语辞典》:儒林外史  拼音:rú lín wài shǐ
书名。清吴敬梓撰,五十五回。内容刻划科第中人追求功名的丑态,为讽刺章回小说的杰作。
《国语辞典》:荷马史诗(荷马史诗)  拼音:hé mǎ shǐ shī
古希腊诗人荷马所创著的二大叙事诗──〈伊利亚德〉(Iliad)和〈奥德赛〉(Odyssey)。二诗是描写特洛伊(Troy)战争及战后的故事,对于人性的探讨非常深刻。荷马的史诗不仅是古希腊教育和文化的基础,对后来的西方文学影响亦极为深远。
《国语辞典》:经济史观(经济史观)  拼音:jīng jì shǐ guān
1.认为物质条件是影响社会变迁主要因素的思想;一般称为「唯物史观」。
2.书名,美国经济学者塞利格曼(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西元1861~1939)于1902年出版《经济史观》(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一书,以经济史观诠释马克思学说。该书由陈石孚翻译为中文,1920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国最早专门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专书之一。
《国语辞典》:旧五代史(旧五代史)  拼音:jiù wǔ dài shǐ
书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编撰,一百五十卷,为二十四史之一。据五代实录和范质的五代通录等资料编写而成,首尾完备,事实详尽,其中纪六十一卷、志十二卷、传七十七卷。为别于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改称为《旧五代史》。
《国语辞典》:历史名词(历史名词)  拼音:lì shǐ míng cí
1.一种名词。指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在现代社会已不存在的事物、制度、观念等。如宦官、墨刑。
2.泛指已过去、再用不上的称谓或事物。如:「女大十八变,愈变愈漂亮,『丑小鸭』对她而言,已是个历史名词了。」
《国语辞典》:历史年表(历史年表)  拼音:lì shǐ nián biǎo
一种工具书。用表格方式,将重要历史事件按年代先后列出。
《国语辞典》:历史时代(历史时代)  拼音:lì shǐ shí dài
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可考的时代,相对于「史前时代」而言。
《国语辞典》:历史文学(历史文学)  拼音:lì shǐ wén xué
以历史人物、事件等为撰写题材的文学。如荷马所作的希腊历史文学名著《伊里亚德》。
《国语辞典》:历史线图(历史线图)  拼音:lì shǐ xiàn tú
统计学上指表示时间数列变动情形的图。通常以横轴表示时间,以纵轴表示统计数列的数值。其应用极广,如某地历年人口的增减,某国历年石油的产量,均可利用历史线图表达。
《国语辞典》:历史重演(历史重演)  拼音:lì shǐ chóng yǎn
后来发生的事件和较早的事件如出一辙。如:「如果不记取历史教训,等历史重演时,后悔已来不及了。」
分类:事件
《国语辞典》:口述历史(口述历史)  拼音:kǒu shù lì shǐ
由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亲口叙述亲身经历的过程及对该事件的评论。如:「为了补充日治时代的史料,中研院开始进行口述历史的访问计画。」
《国语辞典》:兰台令史(兰台令史)  拼音:lán tái lìng shǐ
职官名。汉代主持整理图书及掌理书奏的长官。《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注引《续汉志》:「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掌书劾奏及印主文书。」《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参见「兰台」条。
《国语辞典》:监察御史(监察御史)  拼音:jiān chá yù shǐ
职官名。秦代以御史监理诸郡,晋代置检校御史,掌行马外事,隋代改名为「监察御史」。主管纠察内外官吏、巡抚州县狱讼、祭祀及监诸军出使等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