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46,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台头
台檄
前台
魏台
台主
台仪
嵩台
京台
九成台
台命
台选
台家
台乡
郎台
弩台
《骈字类编》:台头(台头)
明一统志:台头堡在大名府南大门外,有高台,相传魏惠王拜郊台,今称村曰台头堡。
《漢語大詞典》:台檄(臺檄)
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毁经谪为冥官:“ 寧波府 同知 龙德孚 者, 武陵 人,今 君御 观察 膺 尊人也,在官奉臺檄,勘 普陀山 二僧毁律事。”
《國語辭典》:前台(前臺)  拼音:qián tái
舞台、戏台的前面。如:「谢幕时演员在前台一字排开,接受观众热情的掌声及欢呼。」
《漢語大詞典》:魏台(魏臺)
指 铜雀台 。 明 唐顺之 《送人赴真定幕》诗:“雁起分 秦 塞,雀栖辨 魏 臺。”
分類:铜雀台
《分类字锦》:台主(台主)
晋书职官志:秦时御史大夫有二丞。其一御史丞。其一为中丞。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汉因之。及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置长史。而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为御史台主。历汉东京至晋因其制。以中丞为台主。
分类:台谏
《骈字类编》:台仪(台仪)
晋书李含传:秦王东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 徐陵与岭南酋豪书见阙庭下。
《骈字类编》:嵩台(嵩台)
南越志:高安有竦石,广六十馀丈,高二百许仞,土人谓之嵩台。
《漢語大詞典》:京台(京臺)
战国 时 楚国 的高台。战国策·楚策四:“异日者, 更羸 与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仰见飞鸟。” 鲍彪 注:“京,高也。”一说为台名, 吴师道 补正:“或臺名。”《淮南子·原道训》:“所谓乐者,岂必处 京臺 、 章华 。” 高诱 注:“ 京臺 、 章华 皆 楚 之大臺。”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 楚 人流遯於 京臺 。”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却倚 云梦 林,前瞻 京臺 囿。”
分類:高台
《漢語大詞典》:九成台(九成臺)
台名。在今 广东省 曲江县 北城上。原名 闻韶台 ,相传 舜 南巡奏乐于此。 宋 苏轼 有《九成台铭》
《國語辭典》:台命(臺命)  拼音:tái mìng
对长辈或他人嘱托的敬词。
《骈字类编》:台选(台选)
王羲之帖:桓公以江州还台选,每事胜也,不可,当在谁耳。
《漢語大詞典》:台家(臺家)
指天台宗。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楞严》翻译在 武后 时,千年以来皆被台家拉去作一心三观。”
(1).犹官家。指皇帝。《宋书·竟陵王诞传》:“既出, 诞 主衣 庄庆 、画师 王强 语 饶 :‘汝今年败,汝姊误汝。官云小人辈敢持臺家逼我。’”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今臺家詔敕用黄,故私家避不敢用。”
(2).旧指国家或政府。南史·陈伯之传:“臺家府库空竭,无復器仗,三仓无米。” 宋 范成大 《围田叹》诗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条,膏润千年废一朝。”
《骈字类编》:台乡(台乡)
汉书地理志:齐郡县台乡。
《漢語大詞典》:郎台(郎臺)
(1).台名。《公羊传·文公十六年》:“秋八月,辛未,夫人 姜氏 薨,毁 泉臺 。 泉臺 者何? 郎臺 也。 郎臺 则曷为谓之 泉臺 ?未成为 郎臺 ,既成为 泉臺 。” 何休 注:“ 庄公 所筑臺于 郎 。未成但以地名之,既成更以所置名之。”
(2).回廊边的高台。郎,通“ 廊 ”。《汉书·东方朔传》:“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高也;弋猎之处,恐其不广也。” 颜师古 注:“郎,堂下周屋。”
《漢語大詞典》:弩台(弩臺)
弩箭发射台。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诗:“弩臺雨坏逢金鏃,香径泥销露玉釵。”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昔 乌程 豪族 严白虎 于山下垒石为城,与 吕蒙 战所。今山上有弩臺、烽火楼之跡犹存焉。” 清 赵翼 《书绵州牧刘荫萱守城事》诗:“弩臺彀机括,战格列梐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