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阮韵》:召堰
一统志召堰在唐县汉召信臣守南阳障水灌田民赖其利
《漢語大詞典》:募召
招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后为 高唐 尉,迁为令”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灵帝 末年, 备 尝在京师,后与 曹公 俱还 沛国 ,募召合众。”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坚 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与州郡合讨破之。”
分類:招募
《骈字类编》:阴召(阴召)
史记齐世家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鲁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
《國語辭典》:召幸  拼音:zhào xìng
1.皇帝召见。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于来降者上必时时而有所召幸,拊循而后得入官。」
2.特指皇帝召唤嫔妃或宫女侍寝。《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國語辭典》:召唤(召喚)  拼音:zhào huàn
呼唤。如:「离家在外的游子,禁不住母亲频频召唤,终于回家了!」
分類:召唤呼唤
《漢語大詞典》:召号(召號)
号召。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惟难于举兵之名,欲立 明 后,以召号天下。”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引 微知 《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礼拜六派文人之在今日,已不敢复以礼拜六的头衔以相召号,盖已至强弩之末的时期了!”
分類:号召
《漢語大詞典》:召佃
招人租种土地。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召佃之名亦自 宋 贾似道 公田始。 咸淳 戊辰正月,改官田为召佃。召人承佃,自耕自种,自运自纳。”
《漢語大詞典》:龚召(龔召)
汉 循吏 龚遂 与 召信臣 的并称。 元 张翥 《杂诗》之二:“安得百 龚 召 ,错落为拊循。”
分類:循吏龚遂
《國語辭典》:点召(點召)  拼音:diǎn zhào
国家为因应临时重大变故、储备平时战力及平常演习所举行的不定期点阅召集。如:「他是今年点召管区后备部队的后备军人之一。」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迁召(遷召)
官吏迁升时之召对。后汉书·梁冀传:“百官迁召,皆先到 冀 门牒檄谢恩,然后敢诣尚书。”
分類:官吏迁升
《骈字类编》:阳召(阳召)
宋史郑刚中传不弃颇求刚中阴事言于桧桧阳召不弃归因召刚中刚中语人曰孤危之迹独赖上知之耳桧闻愈怒
《漢語大詞典》:召平瓜
召平 , 秦 之 东陵侯 。 秦 亡不仕,隐居 长安 城东,种瓜为业。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以“召平瓜”为安贫隐居之典。 唐 李商隐 《永乐县即事一章》诗:“芳年谁共玩?终老召平瓜。”召,一本作“ 邵 ”。
《漢語大詞典》:召谕(召諭)
命人来,予以晓示。宋史·梁适传:“益兵拒守, 羌 復惊疑。 适 具牛酒,召諭其种人,且罢所益兵, 羌 不为患。”
《分类字锦》:申召
晋书周嵩传傅说之相高宗申召之辅宣王管仲之佐齐桓衰犯之翼晋文或宗师其道垂拱受成委以权重终致匡主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役召
谓召令服役;召唤役使。《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不上一月,其术已成,变化百物,役召鬼魅,遇着草木土石,念念有词,便多是步骑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