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召祸(召禍)  拼音:zhào huò
招来灾祸。如:「你这种脚踏两条船的作为是会召祸的!」
分類:招来灾祸
《骈字类编》:暮召
史记主父偃传见朝奏下书唐书舒元舆传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 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鍊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
《國語辭典》:聘召  拼音:pìn zhào
用礼物招请贤能。《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慰问、聘召,则莅封题。」宋。范仲淹 上执政书:「至于岩冗草泽之士,或节义敦笃,或文学高古,宜崇聘召之礼,以厚浇竞之风。」
分類:征召贤能
《漢語大詞典》:召置
亦作“ 召寘 ”。 延揽来给予安置。汉书·贾谊传:“ 河南 守 吴公 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宋史·范仲淹传:“ 晏殊 知 应天府 ,闻 仲淹 名,召寘府学。”
《國語辭典》:召集  拼音:zhào jí
1.通知人们聚集起来。《魏书。卷六四。列传。张彝》:「文明太后雅尚恭谨,因会次见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责之。」《三国演义》第三回:「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
2.军事上为作战、补给、训练、演习、辅助战时勤务,以及点验或校阅等的需要,而实行的常备兵预备役、补充兵预备役与国民兵役等之集中。我国兵役法第三十八条中将召集区分为动员召集、临时召集、教育召集、勤务召集、点阅召集五种。
《漢語大詞典》:召致
(1).使之至;唤来。汉书·萧望之传:“时上初即位,不省‘謁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后上召 堪 、 更生 ,曰繫狱。”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 宋 苏轼 《乞加张方平恩礼札子》:“ 方平 虽老,杜门难以召致,犹当加恩劳问,表异其人。”
(2).犹招致。引来。 唐 韩愈 《猫相乳》:“视外犹视中,一家犹一人。夫如是,其所感应召致,其亦可知矣。”《新华日报》1938.7.2:“抽象而离开人民切身需要的宣传鼓动是错误的,实可召致严重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召伯棠
见“ 召棠 ”。
《國語辭典》: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周召伯巡行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国人爱之而敬其树,作甘棠。见《诗经。召南。甘棠》。比喻官吏的德化显著,遗爱在民。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地虽旧域,其宇惟新,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分類:巡行
《漢語大詞典》:召寘
见“ 召置 ”。
《漢語大詞典》:召置
亦作“ 召寘 ”。 延揽来给予安置。汉书·贾谊传:“ 河南 守 吴公 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宋史·范仲淹传:“ 晏殊 知 应天府 ,闻 仲淹 名,召寘府学。”
《韵府拾遗 啸韵》:君召
礼记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
《韵府拾遗 啸韵》:恩召
崔融皇太子请起居表今既十月筑场三农事隙特乞暂流恩召俯念单诚遂以起居假以时月
《漢語大詞典》:诏召(詔召)
君主下令召唤;征召。史记·刺客列传:“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后汉书·周举传:“ 永和 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詔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 显亲殿 。”
《漢語大詞典》:请召(請召)
招请。汉书·酷吏传·王温舒:“其治復放 河内 ,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后汉书·何敞传:“ 敞 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
分類:招请
《骈字类编》:夜召
唐书韩思彦传授监察御史昌言当世得失高宗夜召加二阶
《漢語大詞典》:祗召
犹奉召,被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已守官而莅南服也。” 唐 刘禹锡 有《送分司陈郎中祗召直史馆重修实录》诗。
《漢語大詞典》:行召
行文征召。隋书·百官志上:“其有特发詔授官者,即宣付詔誥局,作詔章草奏闻。勑可,黄纸写出门下。门下答詔,即付外施行。又画可,付选司行召。”
分類:行文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