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进贤(進賢)  拼音:jìn xián
进用贤能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国君进贤,如不得已。」
《國語辭典》:进贤冠(進賢冠)  拼音:jìn xián guān
古时儒者所戴的黑布冠。见《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
《漢語大詞典》:进贤星(進賢星)
星名。旧云进贤星现,主卿相进贤任能。南齐书·天文志下:“十月丙戌,太白行在进贤星西南四寸,为犯。” 唐 独孤及 《送张徵君寅游江南序》:“初, 贞元 二年,进贤星明,於是夫子与 广陵 马曾 ,俱以元纁辟焉。”
《漢語大詞典》:无追(無追)
即毋追。古冠名。广雅·释器:“无追,冠也。” 王念孙 疏证:“无追字亦作毋追。”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
《國語辭典》:飞翮(飛翮)  拼音:fēi hé
飞鸟。《文选。曹植。七启》:「积兽如陵,飞翮成云。」
《國語辭典》:皮弁  拼音:pí biàn
用鹿皮制成的帽子。最早为天子所戴,其后行大礼之执事者也戴,以示隆重。《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三国魏。曹植七启〉:「冠皮弁,被文裘。」
《漢語大詞典》:三梁
冠名。为公侯所服。古冠以竹为衬里,有一梁至五梁之分。 汉 蔡邕 独断:“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 汉 制礼无文。” 唐 李贺 《竹》诗:“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王琦 汇解:“ 吴正子 以 汉 唐 冠制,有三梁、两梁之制,恐指此。周书曰:‘ 成王 将加元服, 周公 使人来 零陵 取文竹为冠。’ 徐广 《舆服志杂注》曰:‘天子杂服,介幘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 吴 説是。”
《漢語大詞典》:侧注(側注)
(1).古冠名。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 裴骃 集解:“ 徐广 曰:侧注冠一名高山冠, 齐王 所服,以赐謁者。” 唐 陆龟蒙 《润州江口送人谒池阳卫郎中》诗:“山翁曾约旧交欢,须拂侯门侧注冠。”
(2).液体从侧面下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山下石穴,广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悬波侧注,漰渀震荡,发源成川。”
(3).在旁边写上注文。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如其间有文句亏缺者,细书侧注於其右。”
《漢語大詞典》:黄收
古冠名。史记·五帝本纪:“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 裴駰 集解:“《太古冠冕图》云:‘ 夏 名冕曰收。’礼记曰:‘野夫黄冠。’” 司马贞 索隐:“收,冕名。其色黄,故曰黄收,象古质素也。” 唐 皮日休 《正沈约评诗论》:“ 尧 不当乘白马,冠黄收,衣纯衣也。”
《漢語大詞典》:折风(折風)
古冠名。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大加主簿皆著幘,如冠幘而无后;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北史·高丽传:“人皆头著折风,形如弁,士人加插二鸟羽。贵者其冠曰苏骨。” 唐 李白 《高句骊》诗:“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漢語大詞典》:委貌
亦作“ 委皃 ”。 古冠名,以皂绢为之。仪礼·士冠礼:“委貌, 周 道也。” 郑玄 注:“委,犹安也,言所以安正容貌。” 汉 班固 《白虎通·绋冕》:“委皃者何谓也? 周 朝廷理政事,行道德之冠名。”皃,一本作“ 貌 ”。 陈立 疏证:“《御览》三礼图云,元冠亦曰委貌,今之进贤,则其遗像也。”
分類:古冠
《漢語大詞典》:方山冠
古冠名。 汉 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 汉 蔡邕 独断卷下:“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 汉 祀宗庙,《大予》《八佾乐》《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从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后汉书·舆服志下:“方山冠似进贤。”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王尝见大白犬,颈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无尾,以问 龚遂 。” 胡三省 注:“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乐舞人服之。”
《漢語大詞典》:折上巾
古冠名。 后汉 梁冀 改舆服之制,折迭巾之上角,称折上巾。 北周 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也称折上巾。 隋 唐 时贵贱通用, 宋 时为皇帝、皇太子常服。参阅后汉书·梁冀传旧唐书·舆服志、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幞头》、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三
《漢語大詞典》:牟追
古冠名。形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也写作毋追。《周礼·天官·追师》“追师掌王后之首服”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追,冠名。《士冠礼》记曰:‘委貌 周 道也,章甫 殷 道也,牟追 夏后氏 之道也。’”参阅通志·器服一“牟追冠”。
《漢語大詞典》:交让冠(交讓冠)
古冠名。后汉书·马援传:“ 述 盛陈陛卫,以延 援 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 援 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於宗庙中,立旧交之位。”
《漢語大詞典》:樊哙冠(樊噲冠)
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 鸿门 宴上, 项羽 欲杀 刘邦 , 汉 将 樊哙 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 羽 营,责 羽 背信, 刘邦 乘间脱走。后人壮 哙 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噲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漢語大詞典》:却非冠(卻非冠)
亦作“却非冠”。 古冠名。后汉书·舆服志下:“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僕射冠之。”隋书·礼仪志六:“却非冠,高五寸,制似长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却非,僕射冠也。”
分類: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