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1,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激变
异变
二变
军变
极变
弭变
变人
上变
流变
变律
变除
急变
凶变
形变
变复
《國語辭典》:激变(激變)  拼音:jī biàn
激烈、迅速的变化。如:「社会正处于激变当中,每个人都须适时调整步伐,迎头赶上。」
《國語辭典》:异变(異變)  拼音:yì biàn
1.异乎寻常的变化。《文选。贾谊。过秦论》:「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杜夔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2.非常的变故。《西游记》第九回:「事属异变,乞陛下立发人马,剿除贼寇。」
《漢語大詞典》:二变(二變)
指七音的变宫、变徵。宋史·乐志六:“十二律各自为宫,以生五声二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部·二变:“通典曰: 商 已前,但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自 周 加文、武二声,谓之二变。”参见“ 七声 ”。
《國語辭典》:七声(七聲)  拼音:qī shēng
音乐的七声,中国古时分为宫、商、角、徵、羽及变徵、变宫;西洋则分为Do、Re、Mi、Fa、Sol、La、Si 。也称为「七音」。
《高级汉语词典》:军变
军队哗变
《漢語大詞典》:极变(極變)
谓极尽变化之能事。管子·心术下:“慕选者,所以等事也。极变者,所以应物也。” 尹知章 注:“物穷则变。变而通之,我之所由,令极于变通之理应物者也。” 晋 郭璞 《注〈山海经〉叙》:“是故圣皇原化以极变,象物以应怪,鉴无滞賾,曲尽幽情,神焉廋哉?”
分類:极尽能事
《漢語大詞典》:弭变(弭變)
平息变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按 隆庆 初元,加 孝烈 謚号,有‘祇天衞圣’字面,盖亦著当时弭变之功也。” 清 戴名世 《〈辨苗纪略〉序》:“夫起衅之由,弭变之策,及章奏文移,无不具载。”
分類:平息变乱
《漢語大詞典》:变人(變人)
(1).谓使人转变。晏子春秋·问下二六:“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
(2).谓变乱人伦。文子·上仁:“以大事小,谓之变人;以小犯大,谓之逆天。前虽登天,后必入渊。”
《漢語大詞典》:上变(上變)
向朝廷告发谋反等非常事变。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汉 九年, 贯高 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变,非常也。谓上告非常之事。”金史·酷吏传序:“ 熙宗 迭兴大狱, 海陵 翦灭宗室,鉤棘傅会,告姦上变者,赏以不次。”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嘉庆 十七年, 大姚 令上变,告 乌龙口 有众数千,啸聚为乱。”
《國語辭典》:流变(流變)  拼音:liú biàn
变迁、变动。《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曹褒》:「况物运迁回,情数万化,制则不能随其流变,品度未足定其滋章,斯固世主所当损益者也。」
分類:流变变迁
《漢語大詞典》:变律(變律)
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通典·乐三:“若以中宫为宫,则十二律内全无所取,何者?中吕为十二之穷,变律之首。” 清 黄宗羲 《答刘伯绳问律吕书》:“ 蔡元定 谓黄鐘为宫,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鐘而下,则有半声,自蕤宾而下,则有变律,皆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
分類:律学
《漢語大詞典》:变除(變除)
(1).消除,去除。 汉 王充 论衡·寒温:“遭风逢气,身生寒温。变操易行,寒温不除。夫身近而犹不能变除其疾,国邑远矣,安能调和其气?”
(2).指古丧礼中变服除丧。《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卞 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 孔子 曰:‘哀则哀矣,而难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而变除有期。’” 宋 司马光 《葬论》:“又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倚庐,哀亲之未有所归也。既葬,然后渐有变除。”
《國語辭典》:急变(急變)  拼音:jí biàn
非常的变故。《汉书。卷六六。车千秋传》:「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漢語大詞典》:凶变(凶變)
谓事情变坏。犹言灾难,祸患。《再生缘》第六一回:“若还迟误遭凶变,臣媳的,弟死何须要 丽君 ?”
《國語辭典》:形变(形變)  拼音:xíng biàn
物体受外界因素影响时,而产生的形状变化。
《漢語大詞典》:变复(變復)
古时主张“天人感应”的儒生提倡以祭祀祈祷来消除灾祸,恢复正常,谓之“变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此变復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朝廷每有灾异,詔輒下问变復之效,所言多验。” 李贤 注:“变灾异復於常也。” 清 沈涛 铜熨斗斋随笔·变复家:“变復家盖亦五行占验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