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3,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可变
神变
海变
更变
生变
豹变
色变
谷变
变诈
变动
变成
制变
变则
迁变
变古
《漢語大詞典》:可变
可以改变。例如:可变资本;可变角;可变数。
分類:可变
《漢語大詞典》:神变(神變)
神奇变化。《晋书·文帝纪》:“奇兵震击,而 朱异 摧破;神变应机,而 全琮 稽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窣堵波中有 如来 骨舍利,可一升餘,神变之事,难以详述。” 宋 李纲 《书僧伽事》:“世传 僧伽 为 观世音 大士化身,其神变示现,载於传説,著於耳目,不可胜纪。”明史·叶百巨传:“主上痛惩其弊,故制不宥之刑,权神变之法,使人知惧而莫测其端也。”
分類:神奇
《骈字类编》:海变(海变)
唐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分类:海变
《國語辭典》:更变(更變)  拼音:gēng biàn
改变。《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朝廷任用南人为相,必有更变,天下自此多事矣。」
分類:变更改变
《國語辭典》:生变(生變)  拼音:shēng biàn
发生变故。《后汉书。卷七○。荀彧传》:「今若一处被侵,必谓以次见夺,人心易动,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水浒传》第一○九回:「大王,事不宜迟,请大王速卸下袍服,急投东川去。恐城中见了生变。」
《國語辭典》:豹变(豹變)  拼音:bào biàn
本指一个人的迁善去恶或行为思想的改变。语出《易经。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今称人由贫贱而显达。《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视彭韩之豹变,谓鸷猛致人爵。」
《漢語大詞典》:色变(色變)
脸色改变。表示惊惶不安。史记·刺客列传:“至阶, 秦舞阳 色变振恐,羣臣怪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杲 还,亡釵,不敢言而色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 唐某 闻予言,不觉色变,顿易其豪悍之口吻。”
《漢語大詞典》:谷变(谷變)
陵谷变迁。比喻巨大的变化。语本诗·小雅·十月:“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东国餘基,俛临风雨,陵迁谷变,共榛灌而丘墟。” 王闿运 《罗季子诔》:“敬佩金音,长悲谷变。”
分類:巨大
《國語辭典》:变诈(變詐)  拼音:biàn zhà
诡变巧诈。《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蔡卞为人反覆变诈,欺陷忠良,天下不安,皆由京、卞二人簸弄。」
分類:变诈诡诈
《國語辭典》:变动(變動)  拼音:biàn dòng
1.移动、改变。《易经。系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礼。春官宗伯。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2.不寻常的举动或事故。《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三国魏。卫觊 与荀彧书:「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國語辭典》:变成(變成)  拼音:biàn chéng
由某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國語辭典》:制变(制變)  拼音:zhì biàn
应变、处理突发的事变。《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料敌制变,万里无差。」
分類:应变
《國語辭典》:变则(變則)  拼音:biàn zé
变通或例外的原则。如:「一套原则如果变则太多,会失掉应有的规范效果。」
分類:范围
《漢語大詞典》:迁变(遷變)
犹变迁。晋书·礼志下:“ 周 末崩离,宾射宴饗之则罕復能行,冠婚饮食之法又多迁变。” 宋 苏舜钦 《升阳殿故址》诗:“农惟喜丰稔,吾独閔迁变。”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末流之迁变,何可胜道!”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不过时代不同,则所谓‘日下’的事情,也有迁变:从前指的是甲事,现在叹的或是乙事。”
分類:变迁
《国语辞典》:变古(变古)  拼音:biàn gǔ
变化原有的事物,以不同的面貌复现。《通俗编。识馀》:「《国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今变之曰: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