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宫廷政变
共变法
革新变旧
夺门之变
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集
杜预变形
蜚变
非雨不变
斐变
风催节变
风雷之变
发迹变泰
发狂变死
欢闻变歌
《漢語大詞典》:宫廷政变(宫廷政變)
原指帝王宫廷内发生的簒位事件。现在一般用来指某个国家统治集团中的少数人从内部采取某种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漢語大詞典》:共变法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在被研究的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如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其他情况都相同,只有肥料的数量增加了。由此认为多施肥是水稻增产的原因。共变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有时除了所发现的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之外,还有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未被发现,而后者才是被研究的现象的真正的原因。
《漢語大詞典》:革新变旧(革新變舊)
谓更造新的,改易旧的。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综覈始终,大存缓密,革新变旧,有约有繁。”
分類:改易
《漢語大詞典》:夺门之变
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漢語大詞典》:敦煌变文(敦煌變文)
敦煌石室 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 中国 唐 五代 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 王重 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 敦煌 变文较为宏富。参见“ 变文 ”、“ 敦煌石室 ”。
分類:讲唱作品
《漢語大詞典》:敦煌变文集
今人王重民等编。八卷。前三卷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至六卷为佛经故事,卷七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为搜神记《孝子传》。系根据一百八十七种敦煌写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种作品。是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
《分类字锦》:杜预变形(杜预变形)
晋书杜预传预初在荆州因宴集醉卧斋中外人闻呕吐声窃窥于户止见一大蛇垂头而吐闻者异之吴淑蛇赋傅縡死而受酬杜预醉而变形
《漢語大詞典》:蜚变(蜚變)
告发急变的文书。史记·酷吏列传:“ 汤 有所爱中 鲁謁居 ,知 汤 不平,使人上蜚变告 文 姦事,事下 汤 , 汤 治论杀 文 ,而 汤 心知 謁居 为之。”汉书·张汤传作“飞变”。
《分类字锦》:非雨不变(非雨不变)
郑惟忠 泥赋 信厚地之所生,非膏雨而不变。
分类:
《漢語大詞典》:斐变(斐變)
大变;明显变化。 严复 《原强》:“自其书出, 欧 美 二洲几於家有其书,而泰西之学术政教,一时斐变。”
分類:大变明显
《分类字锦》:风催节变(风催节变)
江逌 诗 高风催节变,凝露督物化。
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雷之变(風雷之變)
书·金縢载: 周武王 死后, 周公 摄政,镇压了 武王 的弟弟 管叔 、 蔡叔 等的叛乱。 武王 子 成王 因受流言影响,怀疑 周公 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遂以“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下:“夏四月,京师地震。癸巳,司空 陈褒 以灾异免。於是犹有风雷之变,有司復以追咎三公。”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昔 成王 感於风雷之变,乃有刑措之休; 高宗 感於雊雉之异,是臻 嘉靖 之效。”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尚书三“ 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夫是非曲直必无竝行之理,既知 管 蔡 流言,则又何疑乎 周公 ,乃必待风雷之变、发金縢之书而后悔而迎公乎?”
《國語辭典》:发迹变泰(發跡變泰)  拼音:fā jī biàn tài
由贫贱变为富贵。《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这未发迹的好汉,却姓甚名谁?怎地发迹变泰?」《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却说未发迹变泰国家节度使郑信到得井底,便走出篮中,仗剑在手。」
《國語辭典》:否极泰来(否極泰來)  拼音:pǐ jí tài lái
情况坏到极点后逐渐好转。《红楼梦》第一三回:「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也作「否极必泰」、「否极泰至」、「否极生泰」、「否去泰来」、「否终则泰」、「否终而泰」、「否往泰来」、「泰来否极」、「泰来否往」。
分類:厄运好运
《漢語大詞典》:发狂变死(發狂變死)
形容不顾生命。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二)》:“教书和写东西是势不两立的,或者死心塌地地教书,或者发狂变死地写东西,一个人走不了方向不同的两条路。”
分類:生命
《漢語大詞典》:欢闻变歌(歡聞變歌)
乐府 吴 声歌曲。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欢闻变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欢闻变歌》者, 晋穆帝 升平 中,童子辈忽歌於道,曰《阿子闻》,曲终輒云:‘阿子汝闻不?’无几而 穆帝 崩。 褚太后 哭‘阿子汝闻不?’声既悽苦,因以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