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负抱(負抱)
(1).背负怀抱。 唐 元结 《说楚何惑王赋》:“母姨负抱,姑娣引提,诣於王宫,字籍王闺。”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
(2).犹抱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致仕赠太子太保许公神道碑铭》:“公器宇魁岸,负抱甚伟。” 清 高进孝 《〈云间据目抄〉序》:“ 叔子 早谢学宫,与世齟齬,其负抱瑰瑋,不获自试,远迹江湖,放情鱼鸟。”
(3).日光的一种变异现象。新五代史·司天考二:“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
《漢語大詞典》:消变(消變)
消除灾异或变异。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是时 子产 任政,内惠於民,外善辞令,以交三国, 郑 卒亡患,能以德消变之效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问以灾异及消復之术” 元 胡三省 注:“消復者,消变而復其常也。”
《漢語大詞典》:彻膳(徹膳)
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诗·大雅·云汉》“膳夫左右” 毛 传:“膳夫彻膳,左右布而脩。” 孔颖达 疏:“膳夫之官,减撤王之膳食。”后汉书·伏湛传:“夫一穀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飢,柰何独饱?”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天子争臣七人而止,诸侯争臣五人而止。至於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漢語大詞典》:灾躔(災躔)
亦作“ 灾缠 ”。 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偏离原来的轨迹是天象的变异,人间必有灾难,故称。引申指灾祸。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太一词》:“旁垂禎貺,永息灾躔。” 前蜀 杜光庭 《李绾常侍九曜醮词》:“销彼灾缠,蠲除疾厄。”
《漢語大詞典》:社鸣(社鳴)
古时乡里立社,种植其土所宜之木。古人认为社木发出声响预兆有变异。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夫 黄河 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右伏以 河 清社鸣,千载啟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
《漢語大詞典》:众变(衆變)
(1).众多的变异。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休烈液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 颜师古 注:“言符瑞众多,应期相续而至,不独初创而见也。”《后汉书·苏竟传》:“图讖之占,众变之验,皆君所明。”
(2).多而有变化。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众变繁姿,参差洊密。”
分類:众多变异
《漢語大詞典》:变象(變象)
变异的自然现象。《汉书·杜钦传》:“变感以类相应,人事失於下,变象见於上。”《后汉书·李固传》:“陛下宜开石室,陈图书,招会羣儒,引问得失,指擿变象,以求天意。” 李大钊 《宗教与自由平等博爱》:“﹝原人﹞起先看见雷霆、地震、火山、洪水、暴风、天变、地异、日蚀、月蚀、猛兽、毒蛇等自然界的变象而发生恐怖,后来对于自然界的常态,亦生敬畏。”
《漢語大詞典》:推变(推變)
(1).推移变化。后汉书·仲长统传论:“虽周物之智,不能研其推变;山川之奥,未足况其紆险。”
(2).推究变异。后汉书·方术传序:“今盖纠其推变尤长,可以弘补时事,因合表之云。”
《漢語大詞典》:降物
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及大臣皆脱下盛装换上素服,谓之“降物”。左传·昭公十七年:“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於是乎百官降物。” 杜预 注:“降物,素服。” 孔颖达 疏:“降物谓减其物采也。《昏义》曰:‘日食则天子素服。’知百官降物,亦素服也。”《晋书·礼志上》:“灾祥之发,所以谴告人君,王者之所重诫,故素服废乐,退避正寝,百官降物,用币伐鼓,躬亲而救之。”
《漢語大詞典》:祥变(祥變)
犹祥异。吉祥与变异。晋书·天文志上:“政教兆於人理,祥变应乎天文。”参见“ 祥异 ”。
分類:吉祥变异
《漢語大詞典》:祥异(祥異)
(1).吉祥与灾异。后汉书·杨赐传:“ 光和 元年,有虹蜺昼降於 嘉德殿 前……﹝帝﹞使中常侍 曹节 、 王甫 问以祥异祸福所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卷,所记鬼神祥异,而类之谱録中,盖以为品玉之书。”
(2).指妖异。清史稿·灾异志一:“明史·五行志著其祥异,而削事应之附会,其言诚韙矣。”
《漢語大詞典》:差戾
变异,反常。隋书·天文志中:“参星差戾,王臣贰。”
分類:变异反常
《漢語大詞典》:变眚(變眚)
预示将发生灾祸的变异现象。后汉书·周举传:“时连有灾异,帝思 商 言,召 举 於 显亲殿 ,问以变眚。”《晋书·石季龙载记上》:“中年已来变眚弥显,天文错乱,时气不应。”
《漢語大詞典》:咎谪(咎讁)
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讁,变异。《晋书·郭璞传》:“往年岁末,太白蚀月;今在岁始,日有咎讁。”
《漢語大詞典》:灾妖(災妖)
指自然界的变异所造成的灾害。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自今斋制,宜如故典,庶答风霆灾妖之异。”后汉书·皇甫规传:“诫以灾妖,使从福祥。”
《漢語大詞典》:雊鸣(雊鳴)
指野鸡鸣叫。古代认为是一种变异之兆。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书序》又曰:‘ 高宗 祭 成汤 ,有蜚雉登鼎而雊。’ 祖己 曰:‘惟先假王,正厥事。’ 刘向 以为雉雊鸣者雄也,以赤色为主。於《离》为雉,雉,南方,近赤祥也。 刘歆 以为羽虫之孽。《鼎卦》,鼎,宗庙之器,主器奉宗庙者长子也。野鸟自外来,入为宗庙器主,是继嗣将易也。一曰,鼎三足,三公象,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野木生朝,野鸟入庙,败亡之异也。”参见“ 雉雊 ”。
《國語辭典》:雉雊  拼音:zhì gòu
雄雉鸣叫。唐。王维〈渭川田家〉诗:「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分類:鸣叫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