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格登  拼音:gé dēng
拟声词。形容脚步声。《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走到暖阁上,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响。」《老残游记》第一○回:「一息工夫,只听回廊上格登格登,有许多脚步儿响。」
《国语辞典》:冷禁  拼音:lěng jìn
因受寒或受惊而身体颤抖。《西游记》第七二回:「长老没奈何,只得坐了。少时间,打个冷禁。」也作「寒噤」。
《漢語大詞典》:雉窜(雉竄)
(1).比喻情急乱窜。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二十五王,靡旗乱辙;七十六栅,鶉奔雉窜。”
(2).雉受惊扰而逃窜时常藏头露尾,因亦比喻不能自圆其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文人握管,诚不宜专恃稗贩,致蹈獭祭雉窜之讥。”
《漢語大詞典》:惊女(驚女)
受惊的女子。《楚辞·天问》:“惊女采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 王闿运 《张祖同妻周氏墓志》:“倚桂树于 姮娥 ,惟餘药臼;采灵薇于惊女,但有回川。”
分類:受惊女子
《漢語大詞典》:惊透(驚透)
受惊而跳跃。 唐 沈佺期 《钓竿篇》:“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避檝时惊透,猜鉤每误牵。”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北湖之空明,覷鳞介之惊透。”
分類:受惊跳跃
《漢語大詞典》:惊哭(驚哭)
受惊而哭泣。太平广记卷三六四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僧发长:“又顷,闻惊哭,有出者, 长 佯过讯之。曰:‘主人有子十餘岁,忽卒。’语未竟,又闻哭音。”
分類:受惊哭泣
《漢語大詞典》:耽怕
犹言担受惊吓。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叫一声君子休躭怕,那太僕两手忙叉。”
《國語辭典》:叫魂  拼音:jiào hún
1.旧时以为受到惊吓或是生病,是因为魂魄离开了身体,所以要招唤魂魄使之附体,称为「叫魂」。
2.对他人繁琐呼唤己名,所发出不耐烦的怒词。如:「你叫什么叫,叫魂哪!」
《漢語大詞典》:惊气(驚氣)
因受惊吓而招致的气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楔子:“若告将下来,我那里受的这苦楚,小生得了这一口惊气,遂忧而成疾。”
《漢語大詞典》:逃逃
指受惊而逃。《关尹子·八筹》:“鸟兽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逃逃,言惊而獝也。”
分類:受惊
《國語辭典》:惊痫(驚癇)  拼音:jīng xián
因受惊吓而突然晕倒的病症。明。陆灼《艾子后语。大言》:「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
《漢語大詞典》:惊敛(驚歛)
禽鸟因受惊而收拢翅膀。 明 周朝俊 《红梅记·怨聚》:“脱笼凤翅还惊歛,逃生虎口向何闪。”
《國語辭典》:炸窝(炸窩)  拼音:zhà wō
蜂或鸟群自巢中惊乱飞散。亦用于比喻人由于受惊吓而慌乱成一团。
《漢語大詞典》:炸市
闹市上人们因受惊扰而四处乱跑。
《漢語大詞典》:炸群
指动物受惊各自离群逃散。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八:“特别是雨天,散放的驯鹿,是容易炸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