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用舍(用捨)
亦作“ 用捨 ”。
(1).取舍。《晋书·范弘之传》:“ 比干 处三仁之中, 箕子 为名贤之首,后人用捨,参差不同。”《旧唐书·颜真卿传》:“ 真卿 请皇帝先謁王陵九庙而后还宫。宰相 元载 谓 真卿 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 真卿 怒,前曰:‘用捨在相公耳,言者何罪?’”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为祖宗谨守成宪,不敢以臆见纷更;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
(2).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 宋 苏轼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词序:“用捨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宋 苏轼 《沁园春·答曾舍人启》:“用舍皆天,孰知令尹之无喜。”
(3).见“ 用行舍藏 ”。
(1).取舍。《晋书·范弘之传》:“ 比干 处三仁之中, 箕子 为名贤之首,后人用捨,参差不同。”《旧唐书·颜真卿传》:“ 真卿 请皇帝先謁王陵九庙而后还宫。宰相 元载 谓 真卿 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 真卿 怒,前曰:‘用捨在相公耳,言者何罪?’”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为祖宗谨守成宪,不敢以臆见纷更;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
(2).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 宋 苏轼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词序:“用捨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宋 苏轼 《沁园春·答曾舍人启》:“用舍皆天,孰知令尹之无喜。”
(3).见“ 用行舍藏 ”。
《漢語大詞典》:与夺(與奪)
(1).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2).决定;裁决。《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旧唐书·裴漼传》:“ 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
(3).取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 宋 王安石 《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
(4).得失。《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
(5).褒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2).决定;裁决。《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旧唐书·裴漼传》:“ 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
(3).取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 宋 王安石 《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
(4).得失。《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
(5).褒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漢語大詞典》:从违(從違)
(1).依从或违背。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爰有 区子 荧荧暉,观以彝训或从违。”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示以彝训,或从或不从,故曰或从违。” 宋 文天祥 《至扬州·且行且止正依违》诗序:“时晓色渐分,去数步,则 金 一边来牵住,回数步,则 杜 一边又来拖行,事之难从违,未有如此之甚者。” 明 文徵明 《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人心有从违,君自视於此,果能皆副其意乎?”
(2).跟从或离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窃谓父子之閒,寧閒于存没;宾主之际,则在于从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何竟昧於从违而不早图变计乎?”
(3).指境遇的顺逆。 宋 陈师道 《南丰先生挽词》之一:“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任渊 注:“ 南丰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忧去,遂死。盖从违各半也。”
(4).谓取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歧异之处,便由我比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译本以定从违,又经 素园 用原文加以校定。”
(2).跟从或离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窃谓父子之閒,寧閒于存没;宾主之际,则在于从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何竟昧於从违而不早图变计乎?”
(3).指境遇的顺逆。 宋 陈师道 《南丰先生挽词》之一:“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任渊 注:“ 南丰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忧去,遂死。盖从违各半也。”
(4).谓取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歧异之处,便由我比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译本以定从违,又经 素园 用原文加以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