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会子(會子)  拼音:huǐ zi
1.片刻、短时间。《程乙本红楼梦》第三二回:「才说了会子閒话儿,又瞧了会子我前日黏的鞋帮子。」也作「一会儿」。
2.时候。《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会子我要到太太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也作「一会儿」。
《國語辭典》:会子(會子)  拼音:huì zǐ
1.南宋的一种纸币。初由民间发行,后改由户部印行。《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
2.有凭證的纸条或帖子。《董西厢》卷五:「若使颗朱砂印,便是偷情帖儿、私期会子。」
《漢語大詞典》:官会(官會)
宋 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荆南猴鼠》:“彼实有罪,愿贷其死!吾适有官会三千道谢汝……即於袖閒取楮币付民,民以无望之获,喜而从之。”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故 江 北自行铁钱之后,金银官会,无不高贵。”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 淳熙 八年正月﹞太上亦命提举官于本宫支拨官会,照朝廷数目,发下 临安府 ,支散贫民一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看官你道住持偌大家私,况且金银体重,岂是一车载得尽的?不知 宋 时尽行官钞,又叫得‘纸币’,又叫得‘官会子’,一贯止是一张纸,就有十万贯,止是十万张纸,甚是轻便。”
分類:发行纸币
《國語辭典》:楮币(楮幣)  拼音:chǔ bì
宋代发行的纸币。因多用楮皮制造的纸印成,故称为「楮币」。《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李道传传》:「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雠;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也称为「楮券」。
《國語辭典》:宝货(寶貨)  拼音:bǎo huò
1.一种古代货币。《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唐。贾公彦。疏:「周景王时,患泉轻,将更铸大泉,单穆公曰:『不可』,王不听,铸大泉,文曰:『宝货』。」
2.珍贵的东西。《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籍》:「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此数十箱乃是文簿钥匙,多是俺宝货泉贝之数。」
3.骂人的话。指人可鄙可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迭三这宝货,他揣摩到了这一层却异想天开,誇说他的药膏,可以在枪上戒烟。」
《國語辭典》:交子  拼音:jiāo zi
宋代民间通行的纸币。为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
《國語辭典》:出笼(出籠)  拼音:chū lóng
1.从蒸笼里取出。如:「这是刚出笼的烧卖,还热腾腾的。」
2.脱离笼子。如:「出笼鸟」。《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3.显露。如:「他耍宝、模仿的本领出笼后,立刻博得满堂喝采。」
《国语辞典》:出书(出书)  拼音:chū shū
1.将个人的文章、论著等汇整、编订成书册发行。如:「他把几年来发表的短篇散文集结出书。」《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发样的时候再请一回,出书的时候又请一回。」
2.印制发行书册。如:「这家书店,今年度出书特多。」《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上海已有人译过了,不久就要出书的,劝你不必做这买卖。」
《國語辭典》:钱会(錢會)  拼音:qián huì
钱钞、纸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恤贫济老》:「富家沿门亲察其孤苦艰难,遇夜以碎金银或钱会插于门缝,以周其苦。」
《國語辭典》:关子(關子)  拼音:guān zi
1.南宋的纸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都市钱会》:「贾秋壑为相日,变法增造金银关子,以十八界三贯准一贯关子。」《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二十九年,印公据、关子,付三路总领所。」
2.宋朝宣和年间时,出入宫禁的执照。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宣和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辄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姓名卖之,价五百千。」
3.役卒。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昨日打将前路关子来,道廉访使大人在此经过,不免打扫馆驿乾净。」
4.令人猜疑而急于瞭解的重要事由。如:「你别卖关子了,快说出来吧!」《续孽海花》第四三回:「今儿我可以卖个关子了!这个枪是广西省特产的,琼州也有,是一种藤,他的颜色很像伽南,不过纹理不同。」
《国语辞典》:早报(早报)  拼音:zǎo bào
在早上发行的报纸。相对于晚报而言。如:「自立早报」。
《國語辭典》:皮币(皮幣)  拼音:pí bì
1.兽皮和束帛。古时作为馈赠或聘享的礼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汉。赵岐。注:「皮,狐貉之裘;币,缯帛之货也。」
2.用皮革制成的货币。汉武帝时曾订定白鹿皮为「皮币」。《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國語辭典》:楮券  拼音:chǔ quàn
宋代发行的纸币。《宋史。卷三四七。席旦传》:「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今有楮券四百,聊奉希颜表意,为我转限两三个月。」也称为「楮币」。
《國語辭典》:楮币(楮幣)  拼音:chǔ bì
宋代发行的纸币。因多用楮皮制造的纸印成,故称为「楮币」。《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李道传传》:「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雠;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也称为「楮券」。
《漢語大詞典》:板行
(1). 晋 、 南北朝 大臣任命僚属谓之“板行”,以示与朝廷诏授有别。南齐书·荀伯玉传:“ 伯玉 少为 柳元景 抚军,板行参军。”南史·檀珪传:“ 元徽 中, 王僧虔 为吏部尚书,以 珪 为征北板行参军。”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官府中琐语琐事之沿》:“ 晋 宋 署官,多由板行。余谓此犹今所云宪牌委署耳。”
(2).雕板印刷发行。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陈起 宗之 ……刊 唐 宋 以来诸家诗颇详备,亦有《芸居吟稿》板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金瓶梅:“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宋 末 汶阳 王质 ,号 雪山先生 ,著《诗经总闻》二十卷……三百篇皆自创己意而解之,惜无力板行之耳。” 叶德辉 《书林清话·刊刻之名义》:“刻板盛于 赵宋 ,其名甚繁,今据各本考之,曰雕,曰新雕……曰板行,皆随时行文,久而成为习语。”
《國語辭典》:大头(大頭)  拼音:dà tóu
1.戏谑别人脑袋大。如:「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你有大头。」
2.冤大头。指人遭陷害却不自知。也称为「替死鬼」。
《国语辞典》:年报(年报)  拼音:nián bào
一年发行一次的出版品。如机关团体的年报。如:「我们打算将历年来的年报合订成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