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忿(發忿)  拼音:fā fèn
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到家并发忿加意用功。府考、院考的时候,你再来见我。」也作「发愤」。
《漢語大詞典》:写愤(寫憤)
犹发愤。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皇甫规 对策曰:‘陛下圣德钦明,闻灾责躬,咨嗟羣僚,招延敢諫臣,得践天庭承大问,此诚臣写愤毕命之期也。’”
分類:发愤
《國語辭典》:斐然  拼音:fěi rán
有文采的样子。《论语。公冶长》:「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文选。贾谊。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國語辭典》:斐然成章  拼音:fěi rán chéng zhāng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斐然成章形容言语或文章富有文采,且成章法。常用来称赞别人的文章。《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汉。蔡邕 京兆樊惠渠颂:「农民熙怡,悦豫且康,相与讴谈疆畔,斐然成章。」
《國語辭典》:斐然向风(斐然向風)  拼音:fěi rán xiàng fēng
形容人们景仰对方的德政或良好的风尚。《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涣传》:「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分類:闻风归向
《漢語大詞典》:辍食(輟食)
停止饭食。多形容哀伤或发愤之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淮南王 至 雍 ,病死,闻,上輟食,哭甚哀。” 晋 陆机 《思归赋》:“昼輟食而发愤,宵假寐而兴言。”
《國語辭典》:激愤(激憤)  拼音:jī fèn
1.激励奋发。《孔子家语。卷五。困誓》:「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赖宗庙之灵,及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悹、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内外协同,漏刻之间,桀逆枭夷。」
2.形容情绪激动。《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李严》:「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3.激动气愤。如:「抗议民众群情激愤。」
《漢語大詞典》:舒愤(舒憤)
抒发愤懑。汉书·谷永传:“君侯躬 周 召 之德……宜在上将久矣。以大将军在,故抑鬱於家,不得舒愤。”《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三国 魏 嵇康 《述志》诗之二:“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其微。”
《漢語大詞典》:抽冯(抽馮)
抒发愤懑。《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詎知其吉凶?” 王逸 注:“冯,一作凭,一作懣,一作愁。” 洪兴祖 补注:“冯,音凭,亦音愤。”
《漢語大詞典》:穷愤(窮憤)
谓因贫困而发愤。 宋 梅尧臣 《送李南玉》诗:“邇者有 赵壹 ,穷愤自兴诗。”
分類:贫困发愤
《漢語大詞典》:恳愤(懇憤)
勤恳发愤。 唐 元稹 《训别致用》诗:“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分類:勤恳发愤
《国语辞典》:悬头刺骨(悬头刺骨)  拼音:xuán tóu cì gǔ
比喻发愤向学。参见「悬头刺股」条。《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九。龙泉记。家庭训子》:「词翰积如丘,要精通,须苦求,悬头刺骨非虚谬。」
分类:发愤向学
《国语辞典》:刺股悬梁(刺股悬梁)  拼音:cì gǔ xuán liáng
比喻发愤向学。参见「悬梁刺股」条。清。袁于令《西楼记》第四出:「一霎时启瞆开聋,从今后刺股悬梁,专心制义献明光。」
《国语辞典》:刺骨悬梁(刺骨悬梁)  拼音:cì gǔ xuán liáng
比喻发愤苦读。参见「悬梁刺股」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漢語大詞典》:负郭相君(負郭相君)
战国 时, 苏秦 不遇而困,后发愤攻读,游说六国合纵抗 秦 ,为六国相,衣锦荣归,感慨而曰:“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见史记·苏秦列传。故后人称 苏秦 为“负郭相君。” 宋 苏轼 《玉盘盂》诗之二:“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漢語大詞典》:发悬梁(髮懸樑)
典出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孙敬 字 文宝 ,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繫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后以“髮悬樑”形容发愤自学。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髮悬樑,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参见“ 悬梁 ”。
分類:发愤自学
《國語辭典》:悬梁(懸梁)  拼音:xuán liáng
1.比喻发愤求学。参见「悬头」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股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2.上吊。如:「悬梁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