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竹籁
锣鼓
生冷
剃头
剃度
发散
发令
腾笑
叫嚣
风佩
汽笛
预告
披剃
地光
扬音
《漢語大詞典》:竹籁(竹籟)
(1).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 唐 贾岛 《夜集田卿宅》诗:“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籟残。”
(2).指笛声。 元 贡师泰 《过仙霞岭》诗:“竹籟笙凤鸣,藤雨渊珠滴。”
《國語辭典》:锣鼓(鑼鼓)  拼音:luó gǔ
锣和鼓。泛指各种打击乐器。《儒林外史》第三○回:「少刻,摆上酒席,打动锣鼓,一个人上来做一出戏。」
《國語辭典》:生冷  拼音:shēng lěng
没熟或冷水冷食之类的食物。晋。王献之〈杂帖〉:「妄近生冷,体气顿至此。」《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那面子药,叫分三回吃,务必要临睡的时候吃才好,还说叫忌生冷。」
《國語辭典》:剃头(剃頭)  拼音:tì tóu
1.修剪头发。如:「这家理发店的师傅剃头工夫一流,难怪来往顾客络绎不绝。」
2.落发出家。如:「学佛之人纵使剃发染衣,如不了解因果心性的道理,也同样是愚痴。」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灰抹粉学搬唱,剃头削发为和尚。」
《國語辭典》:剃度  拼音:tì dù
削发作出家人的宗教仪式。《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妄为剃度,托号出家。」《水浒传》第四回:「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
《國語辭典》:发散(發散)  拼音:fā sàn
1.散开。如:「波纹由中心向外发散。」
2.散发。如:「夜来香一到晚上,就发散出浓郁的香味。」
3.中医指将体内的热发露于外。
《漢語大詞典》:发令(發令)
发布命令;发出号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 神农 之事也。”国语·晋语五:“ 赵宣子 请师於 灵公 以伐 宋 ……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政令之出,关乎从违……凿凿能信,始可发令。”
《國語辭典》:腾笑(騰笑)  拼音:téng xiào
为人传播与嘲笑。《冷眼观》第三○回:「不修帷薄,腾笑阎闾。」
《國語辭典》:叫嚣(叫囂)  拼音:jiào xiāo
1.大声喊叫、吵嚷。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口出狂言。如:「对方一再叫嚣,扬言这次球赛要夺得冠军。」
《漢語大詞典》:风佩
亦作“ 风珮 ”。 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露金薰菊岸,风佩摇兰坂。” 陈熙晋 笺注:“《楚辞·离骚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曹植 《公讌诗》:‘秋兰佩长坂,朱华冒緑池。’” 宋 陆游 《枕上》诗:“商略明朝当少霽,南簷风珮已鏘然。”自注:“都下新作药玉,风响如古玉珮,珩璜琚瑀悉备。”
《國語辭典》:汽笛  拼音:qì dí
轮船或火车上所装的发声器。
《國語辭典》:预告(預告)  拼音:yù gào
对某种事项做事先的通知。如:「天气预告」、「节目预告」。也作「预报」。
《國語辭典》:披剃  拼音:pī tì
出家。根据佛教戒律,僧尼出家,须剃须发,披上袈裟,故称为「披剃」。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四出:「我当初早批剃入空门也,做个尼姑去,今晚免艰辛。」
《漢語大詞典》:地光
地震前发出的一种特殊的光。如:地震前上有地光,下有地声。
《漢語大詞典》:扬音(揚音)
谓发出高亢的声音。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南朝 宋 鲍照 《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