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5
词典
8
分类词汇
107
共107,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反动派
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派
反抗
反骄破满
不置可否
拗阻
保守派
大陆封锁政策
打拗
秋后算账
亲离众叛
袍褂党
拒俄运动
马上房子
《漢語大詞典》:
反动派(反動派)
反对进步,反对革命事业的集团或分子。 季羡林
《西谛先生》
:“他主编了一个争取民主的刊物,推动民主运动。反动派把他看做眼中钉,据说是列入了黑名单。”
《文汇月刊》
1981年第5期:“ 丁声树 同志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是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他和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的 闻一多 ,和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 美国 的‘救济粮’的 朱自清 一样,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的、表现了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知识分子。”
分類:
反对
进步
革命
命事
事业
《漢語大詞典》:
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原名
《调查工作》
。编入
《毛泽东选集》
第2版第1卷。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论断。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分類:
毛泽东
反对
红军
军中
《漢語大詞典》:
反对派
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
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
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
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
凡事抗议的人
分類:
凡事
犹太教
辩论
习俗
反对
抗议
法律
意见
政策
坚持
如一
一派
一项
教义
政党
世纪
集体
中叶
东欧
西德
犹太人
《國語辭典》:
反抗
拼音:
fǎn kàng
反对、抗拒不合理、不公正的约束或压迫。如:「反抗暴政」、「反抗外侮」。
分類:
反抗
行动
反对
抵抗
《漢語大詞典》:
反骄破满(反驕破滿)
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人民日报》
1983.11.15:“市有关领导要求各企业反骄破满,把主要精力从增加产品数量转移到主要抓提高产品质量、搞好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上来,增产国内外市场畅销产品。”
分類:
反对
骄傲
破除
自满
《國語辭典》:
不置可否
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不表示任何意见。《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沈中堂又问他们抵制的法子。有人说:『应该上个摺子,不准他们考差。凡是本衙门差使,都不准派。』又有人说:『这个翰林,祇能算做顶带荣身,不能按资升转。』沈中堂听了不置可否。」也作「未置可否」。
分類:
不置可否
不表
同意
反对
《漢語大詞典》:
拗阻
反对阻止。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萧七
》
:“女曰:‘此处不可为家。审知汝家姊姊甚平善,或不拗阻,归除一舍,行将自至耳。’”
分類:
反对
阻止
《國語辭典》:
保守派
拼音:
bǎo shǒu pài
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激烈变革者。
分類:
墨守成规
改革
甚至
反对
变革
旧事
政治
派别
个人
《漢語大詞典》:
大陆封锁政策
法国拿破仑实行的反对英国的经济政治措施。1806年拿破仑多次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分類:
法国
实行
反对
英国
经济
政治
措施
《漢語大詞典》:
打拗
反对,不顺从。
《花城》
1981年第5期:“大凡一切行动,都是听从老婆的主意,好歹少与老婆打拗过。”
分類:
反对
不顺
顺从
《漢語大詞典》:
秋后算账(秋後算賬)
本谓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进行清算处理。
分類:
秋收
收后
结算
算账
账目
事后
反对
自己
行清
清算
《國語辭典》:
亲离众叛(親離眾叛)
拼音:
qīn lí zhòng pàn
亲信背离,众人反叛。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唐。
陆贽
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
:「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圣情爱人,久为含忍,亲离众叛,自取奔亡。」也作「众叛亲离」、「众散亲离」。
分類:
大家
反对
亲信
背离
孤立
《國語辭典》:
众叛亲离(眾叛親離)
拼音:
zhòng pàn qīn lí
众人反叛,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唐。
辛替否
谏造金仙玉真两观疏
:「夺百姓之食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水旱不调。」也作「亲离众叛」、「众散亲离」。
分類:
众叛亲离
众人
反对
亲信
背离
处境
危险
孤立
《漢語大詞典》:
袍褂党(袍褂黨)
指 民国 初年穿长袍马褂以示反对共和的豪绅阶层。 鲁迅
《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
:“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给袍褂党扬眉吐气。”
分類:
长袍
马褂
反对
豪绅
阶层
《漢語大詞典》:
拒俄运动
清末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东北的爱国运动。1902年清政府与沙俄订约,规定侵占东北的俄军分三期撤走。次年沙俄违约不撤,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留日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上前线抗击沙俄。上海民众召开拒俄大会,北京等地学生也纷纷集会抗议。后遭到清政府镇压。
分類:
中国人
反对
侵占
东北
爱国
国运
《漢語大詞典》:
马上房子(馬上房子)
谓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
:“邇年 蓟镇 ,习为痼套,凡上司有言,不论是否,只是唯唯奉命,甚至增美其説,俗语云‘马上房子’。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才一出门,便生訾议非笑。”
分類:
当面
赞成
背后
反对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