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额手称庆(額手稱慶)  拼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举手齐额,表示庆幸。《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野叟曝言》第五七回:「没一个不咋舌惊叹,如醉如梦,额手称庆,欣喜欲狂。」也作「额手称颂」。
《國語辭典》:额手(額手)  拼音:é shǒu
举手齐额,表示敬礼或祝贺。《红楼梦》第九九回:「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
《漢語大詞典》:叉腰凸肚
双手撑腰,挺突肚子。形容凶悍的样子。 清 大桥式羽 《雪岩外传》:“一个长干黑鬚六品顶戴的家人,在那里喝问,后面并站着几个扠腰凸肚的悍役,也装着威势,眼盯着自己的轿夫。”
《漢語大詞典》:倒剪
(1).双手被交叉反绑。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四个的八隻手都在身背后倒剪着,招架也无从招架。”
(2).把双手交叉地放在背后。 贾大山 《取经》:“他倒剪双手,漫地里兜着圈子。” 余小华 《返青》:“你看他一本正经地倒剪双手,一边踱步一边背书呢。”
《漢語大詞典》:撑竿跳高
田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双手握住一根竿子,经过助跑后,用竿子支着身体,跃过横杆。
《國語辭典》:爬竿  拼音:pá gān
一种传统竞技。源于汉代寻橦、宋朝立竿等节目。可分为三类:一、将竹竿顶在头上。也称为「戴竿」、「顶竿」。二、立长竿于地上,由一人或数人爬上竿顶表演。三、长竿竖立于肩部。至今仍列入体技训练项目。也称为「杠竿」、「夯竿」。
《國語辭典》:劈刀  拼音:pī dāo
一种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木材、竹子等。即所谓的劈材刀。
《漢語大詞典》:耍盘子(耍盤子)
即转碟。杂技节目。也称耍花盘。演员双手各执有弹性的细竿数根,细竿上端各顶一个盘子,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要求在做翻筋斗、背剑、叼花、单臂倒立等难度很高的动作时,盘子不停转、不跌落。
《國語辭典》:束手无策(束手無策)  拼音:shù shǒu wú cè
面对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已是十死九生,只多得一口气了,马少卿束手无策。」《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船上管船的舵工,押船的朝奉,面面相觑,束手无策。」也作「束手无措」。
《漢語大詞典》:束手自毙(束手自斃)
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但使兵连不解,餽运不休,古犹忌之,矧今日兵无可连,餽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國語辭典》:手无缚鸡之力(手無縛雞之力)  拼音:shǒu wú fú jī zhī lì
双手连抓住鸡的力量都没有。形容人文弱无气力。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文明小史》第七回:「其实他是个文士,手无缚鸡之力。」
《漢語大詞典》:挼舞
双手交叉摆动。 宋 刘攽 中山诗话:“ 唐 人饮酒,以令为罚……大都欲以酒劝,故始言送,而继承者辞之,摇首挼舞之属,皆却之也。”
《國語辭典》:举鼎绝膑(舉鼎絕臏)  拼音:jǔ dǐng jué bìn
举起重鼎而折断了胫骨。语出《史记。卷五。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比喻能力小而负任重。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八。谭诗。总论》:「若无天资、笔力、音节三者,而强为七古,是犹秦庭之举鼎而绝其膑矣。」
《國語辭典》:拿大顶(拿大頂)  拼音:ná dà dǐng
一种武技。以两手拄地,两足向上竖起。也称为「拿顶」、「倒立」。
分類:双手地上
《國語辭典》:面缚舆榇(面縛輿櫬)  拼音:miàn fú yú chèn
两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受刑。《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漢語大詞典》:两手加额(兩手加額)
双手放在前额上。古人表示庆幸的一种手势。 宋 苏轼 《辨谤札子》:“见百姓父老数十人,相与道傍语笑。其间一人以两手加额云:‘见説好箇少年官家。’”《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先主两手加额曰:‘此天之所赐,亦由三弟之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