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6,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试墨
食苹
上会
还省
预选
过问
新兵
预荐
贡书
赴举
碧野
赴会
就举
附试
请战
《漢語大詞典》:试墨(試墨)
(1).犹试笔。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因君试墨偶有激,勇辞壮笔挥长刀。” 元 张可久 《湘妃怨·乐闲》曲:“吹簫按舞月当轩,载酒寻花雪满船,题诗试墨云生砚。”参见“ 试笔 ”。
(2).检验墨的质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墨谱:“《谱》中载 汪仲淹 《墨书》述 于鲁 之言曰:‘试墨如试金,当略其色泽,求其神气。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缕如綫,而鑑其光:紫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为下,黯沕无光,或有云霞气,又下之下也。’此数语可为相墨金针。”
(3). 宋 代以来,参加科举考试中者的文章的汇编,称之为试墨。参见“ 试墨帖 ”。
(4). 明 清 科举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亦借指八股文。 明 汤显祖 《张元长〈嘘云轩文字〉序》:“今之为士者,习为试墨之文,久之,无往而非墨也。”参见“ 墨卷 ”。
《漢語大詞典》:试笔(試筆)
(1).谓练习书法。 宋 欧阳修 《试笔》诗:“试笔消长日,躭书遣百忧。”
(2).指练习写文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十五六岁免不得教他试笔做文。”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我觉得反正大家都在试笔,我为什么不把我的试作,拿出去发表呢?”
(3).动笔;开始动笔。 唐 陆龟蒙 《村夜》诗:“开瓶浮螘緑,试笔秋毫劲。” 清 顾汧 《泥金手书五大部佛经跋》之二:“右金书《华严经》全部八十一卷,试笔於壬午闰六月三日,告成於癸未腊月二十四日,距一年半有奇。”
《漢語大詞典》:试墨帖(試墨帖)
汇集科举考试中式者文章的帖子。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建中靖国 初,起知 兖州 ,復职,知 潁昌 ,除龙图待制,知 成德军 ,卒 信州 ,有试墨帖,必其时也。”
《國語辭典》:墨卷  拼音:mò juàn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明史。卷七○。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用朱,谓之朱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一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
《漢語大詞典》:食苹
(1).亦作“ 食萍 ”、“ 食蓱 ”。指天子宴群臣嘉宾。亦指参加天子宴贤臣的宴会。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自从食蓱来,唯见今日美。”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凯讌之在藻,知和乐於食苹。”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元帝 《荆州放生亭碑》:“故知鱼鸟一观,俱在好生,欲使金牀之鴈,更及 衡阳 之侣;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 隋 江总 《劳酒赋》:“乃遵执爵之典,爰降食苹之讌。”
(2).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伤我慕类心,感尔食苹性。”
《国语辞典》:上会(上会)  拼音:shàng huì
参加民间互助会,定期缴纳会钱。如:「他把钱都拿去上会了!」
《漢語大詞典》:还省(還省)
(1).返归台省。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 遥光 惧,还省便阳狂号哭,自此称疾不復入臺。”魏书·萧赜传:“中书郎 王融 戎服於中书省閤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 子良 , 賾 既苏, 昭业 入殿。 融 知 子良 不得立,乃释服还省。”
(2).重新参加省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还省:前举已中解试人,因丁忧事故之后,於今举还试。”
(3).返归省城。明史·蔡懋德传:“时 太原 汹汹, 晋王 手教趣 懋德 还省……二十八日, 懋德 还 太原 。”
《國語辭典》:预选(預選)  拼音:yù xuǎn
在决选前预先选拔。
《國語辭典》:过问(過問)  拼音:guò wèn
1.干预、查问。《福惠全书。卷二三。莅任部。详文赘说》:「以故居民流散,其地竟成古荒。数十年来,无有过问。」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
2.拜访、探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牛布衣近日馆于舍亲卜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卜家米店便是。」清。徐珂《清稗类钞。义侠类。某伶恤某公妻子》:「时某已论大辟,系狱久,生平故旧无一过问者。」
《漢語大詞典》:新兵
(1).刚入伍的士兵。 茅盾 《子夜》十七:“况且死伤的尽管多,新兵也在招募呀!”
(2).比喻刚参加某种工作的人。《新华月报》1964年第6期:“这些新职工是商业战线的新兵,也是商业工作的接班人。”
《漢語大詞典》:预荐(預薦)
谓参加科举考试。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赵 ( 赵逵 )之未召,寔为 东川 僉幕总领, 符行中 有子预荐,意其为类试官,密以文属之, 赵 不启缄,掷几下。”
《漢語大詞典》:贡书(貢書)
(1).贡士的名册。 唐 陆龟蒙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诗:“云似无心水似閒,忽思名在贡书间。”
(2).称州府呈报给礼部的参加会试的举人名册。 宋 文同 《文安县君刘氏墓志铭》:“故其子 天启 ,尝预郡府贡书,占在高等,天人教之也。”
(3).写信给对方的敬称。《艺风堂友朋书札·邓嘉缉六》:“嗣復贡书,未荷赐答。”
《漢語大詞典》:赴举(赴舉)
犹应举。 唐 宋 时指乡贡入京参加礼部试。 明 清 时指赴省城参加乡试。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太和 元年秋,移举 洛中 ,时 韦景方 居守,尚书族弟也。赴举过 陕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八出:“争如投上国,赴举夺魁名。”《西游记》第九回:“但去赴举,路上须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来。” 清 赵翼 《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作诗赴举时,写诗落解后。”
《漢語大詞典》:碧野
(1916- )作家。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抗战期间参加华北游击队。1942年任莽原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幸福的人》《蓝色的航程》,长篇小说《丹凤朝阳》等。
《國語辭典》:赴会(赴會)  拼音:fù huì
前往与会。《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遗官属掾吏,前后赴会,刊石作铭。」《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愚意度之,在荆州必有事故。今忽请赴会,不可轻往。」
《漢語大詞典》:就举(就舉)
指参加科举考试。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王云鹤:“年未四十,丧妻不娶,亦不就举,独处一室中,如僧。”
《漢語大詞典》:附试(附試)
谓在非本籍参加考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因事在他乡而未能归本贯者,皆就转运司附试。只是取人太少,却易为文才。”
《漢語大詞典》:请战(請戰)
要求参加战斗。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国人请战者三年矣。” 李志民 《奇兵致胜》:“个个情绪高涨,请战的要求不断地一级级传上来。”《人民日报》1975.7.14:“登山队决定向上级‘请战’,把一九七六年再次攀登 珠穆朗玛峰 的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他用坚定的声音请战:‘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