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入学(入學)  拼音:rù xué
开始进入某个学校学习,成为该校的学生。如:「入学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王生虽是业儒,尚不曾入学,只在家中诵习,也有时出外结友论文。」《红楼梦》第四回:「珠虽大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國語辭典》:下学(下學)  拼音:xià xué
1.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2.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上课时间结束,离开学校。宋。陆游 东吴女儿曲:「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鹦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这早晚怎生不见孩儿下学来。」
《國語辭典》:进学(進學)  拼音:jìn xué
1.学问有所增益。《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此皆进学之道也。」
2.科举时代,童生考取生员,入府县学肄业,称为「进学」。《儒林外史》第二回:「众人将分子送到申祥甫家备酒饭,请了集上新进学的梅三相做陪客。」
《國語辭典》:县学(縣學)  拼音:xiàn xué
科举时代,每县均设学堂,以教育人才,故称为「县学」。
《國語辭典》:生员(生員)  拼音:shēng yuán
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入各府、州、县学读书的学生,统称为「生员」。《金瓶梅》第四九回:「军卫官员,吏典生员,僧道阴阳,都具连名手本,伺候迎接。」《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漢語大詞典》:学正(學正)
(1). 宋 、 元 、 明 、 清 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2).地方学校学官。 宋 元 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 明 清 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 宋 洪迈 《夷坚支甲志·林学正》:“ 王瞻叔 参政帅 闽 ,公言 林 平生行义,不妄取予,使加礼重。 王 访其所止,遣五兵一车,齎钱三万,聘以为学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当初吾在 沂州 做学正,他是童生新进学,家里甚贫,出那拜见钱不起。”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曝书杂记》:“﹝ 钱泰吉 ﹞官 海宁州 学正。”
《漢語大詞典》:学录(學録)
(1).国子监所属学官。 宋 、 元 、 明 、 清 皆置,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张元干梦》:“ 张楠 ,字 元干 , 福州 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
(2). 元 代路、州、县学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生员。参阅元史·选举志一
《漢語大詞典》:在泮
在学宫。泮,古代学宫。《诗·鲁颂·泮水》:“ 鲁侯 戾止,在泮饮酒。”后因以“在泮”称童生考入县学为生员,亦即考中秀才。
《漢語大詞典》:学谕(學諭)
学官名。 宋 代国子监与县学均置之。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建小学,择学諭教之,製释奠器服。”宋史·职官志五:“﹝国子监﹞学諭二十人,掌以所授经传諭诸生。”
《漢語大詞典》:学师(學師)
教师。亦以称府、州、县学学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将士絶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隶释·汉学师宋恩等题名 洪适 题释:“右《学师宋恩等题名》,今在 成都 周公 礼殿门之西序, 蜀 人谓之‘学师题名’。”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齐回到 汶上县 ,拜县父母、学师、典史。”
《國語辭典》:邑庠  拼音:yì xiáng
科举时代称县学为「邑庠」。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一。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祇谒先圣于邑庠。」
分類:称县县学
《漢語大詞典》:月试(月試)
(1).每月考核。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廩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2).古代国学,府、州、县学每月举行的考试。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九:“儒学教諭 朱冕 ……在 崑 庠时,季考、月试,赏罚明信,弟子多所作成。”清史稿·选举志一:“ 顺治 三年,祭酒 薛所藴 奏定 汉 监生积分法,常课外,月试经义、策论各一,合式者拔置一等……月试一等与一分,二等半分,二等以下无分。”
《國語辭典》:游庠(遊庠)  拼音:yóu xiáng
明、清时期,儒生经考试录取为生员,入府、州、县学肄业,谓之「游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也作「游庠」。
《漢語大詞典》:司训(司訓)
(1). 明 清 时县学教谕的别称。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篇目有“蒋司训”。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回目:“ 鲁小姐 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 相府荐贤士。” 张慧剑 校注:“司训,县学教官‘教諭’的别称。”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燕语》:“復假 仁和 劳季言 司训所藏……底本,覆勘一周,考证益密。”
(2).指担任司训之职。 清 方苞 《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 苞 生六年,大父司训於 芜湖 。”
《漢語大詞典》:在庠
明 清 时代,凡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秀才,称为“在庠”。庠,古代的地方学校。儒林外史第二回:“这是我们集上在庠的 梅相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他何尝在庠,是个监生报捐的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