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3,分4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中原
平原
九原
太原
郊原
川原
原上
原野
原隰
高原
原是
屈原
本原
原有
泾原
《國語辭典》:中原  拼音:zhōng yuán
1.平原之中。《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2.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陕西的东部。《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宋。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中国。《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唐。魏徵〈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國語辭典》:平原  拼音:píng yuán
平坦广阔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國語辭典》:九原  拼音:jiǔ yuán
1.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后泛指墓地。唐。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3.九泉,人死后居住的地方。宋。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与我事母养子,才是本等。我在九原亦可瞑目。」
《國語辭典》:太原  拼音:tài yuán
1.城市名。参见「太原市」条。
2.地名。山西省旧府,阳曲县为其旧治。
《國語辭典》:郊原  拼音:jiāo yuán
郊外的平原。宋。苏轼 游鹤林招隐诗:「郊原雨初霁,春物有馀妍。」宋。陆游 村居书触目诗:「雨霁郊原刈麦忙,风清门巷晒丝香。」
分類:原野
《漢語大詞典》:川原
(1).江河之源。国语·周语下:“且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2).指江河。汉书·沟洫志赞:“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为宗。”
(3).河流与原野。 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骈字类编》:原上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 当时为我赛乌人,死葬咸阳原上地。
唐 杜牧 长安雪后 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
分类:原上
《國語辭典》:原野  拼音:yuán yě
平原旷野。《文选。王粲。登楼赋》:「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马牛孳畜,遍满原野。」
《國語辭典》:原隰  拼音:yuán xí
广大平坦和低洼潮湿的地方。《国语。周语上》:「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文选。张衡。归田赋》:「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國語辭典》:高原  拼音:gāo yuán
高度很大,表面平坦的广大地面。《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曹兵皆居高原,坐视水淹下邳。」
《国语辞典》:原是  拼音:yuán shì
本来是、原来是。如:「他代收信件原是一番好意,不料却被误会为小偷。」《文明小史》第二回:「我合你说的是好话,原是要保护你,恐怕你受累的意思。」
分类:原是原来
《国语辞典》:屈原  拼音:qū yuán
人名。(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國語辭典》:本原  拼音:běn yuán
根源。《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国语辞典》:原有  拼音:yuán yǒu
旧有、固有。如:「他原有很多积蓄,因为嗜赌,全都败光了。」
分类:原有固有
《骈字类编》:泾原(泾原)
唐书方镇表大历三年置泾原节度使治泾州五年泾原节度使马璘诉地贫军廪不给遥领郑颖二州贞元六年泾原节度领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永贞四年泾原节度增领行渭州乾宁元年泾原节度赐号彰义军节度增领渭武二州年又段秀实传拜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颖节度使数 吐蕃不敢犯塞 元史地理志奉元路唐初为雍州后改关内道又改京兆府又以京城为西京又曰中京又改上都宋分陜西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金并陜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陜西四川行省治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