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解调器(解调器)  拼音:jiě tiáo qì
将被调变的讯号,撷取出原始讯号的装置,其功能与调变器相反。
《国语辞典》:解码器(解码器)  拼音:jiě mǎ qì
能将接收到的编码资料或讯号,解码为原始资料或讯号的装置。
《国语辞典》:蜡原型(蜡原型)  拼音:là yuán xíng
用蜡塑制成的器物原始模型。多用于青铜器的镕铸。
《国语辞典》:来顿瓶(来顿瓶)  拼音:lái dùn píng
leyden jar
一种原始的蓄电器。源于荷兰物理学家穆申布鲁克(Pie-ettervan Musschenbroek)于西元一七四六年在来顿大学研究发现,故称为「来顿瓶」。构造是在一只玻璃瓶内外各贴锡箔,约瓶高的八分之五,再用一支金属棒自瓶栓插入,上端是个金属球,下端附金属链,链和内面锡箔相接触,如发生阳电的器物和金属球相连结,瓶内锡箔上就容蓄了阳电,可以试验證明容电量与放电的作用。也译作「来登瓶」、「来丁瓶」。
《国语辞典》:狼鳍鱼(狼鳍鱼)  拼音:láng qí yú
动物名。一种已绝种的原始真骨鱼类。体长约十公分,牙齿呈尖铲形,背鳍位置较靠后。生活于淡水中,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北部,为中生代后期东南亚地区的特有鱼类。
《国语辞典》:天然铀(天然铀)  拼音:tiān rán yóu
由铀矿采获而未作同位素分离的原始金属铀。其中含百分之零点七的可分裂铀-235,可作为核能原料,其馀为不可分裂的铀-238。
《漢語大詞典》:干兰(干蘭)
亦作“ 干阑 ”。亦作“ 干栏 ”。 我国古代流行于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一种原始形式的住宅,即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一种房屋。今西南某些地区还继续使用。魏书·獠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干兰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北史·獠传作“干阑”。旧唐书·西南蛮传·南平獠:“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新唐书·南蛮传下·南平獠:“山有毒草、沙虱、蝮虵,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
《漢語大詞典》:辐射对称
较原始而低级的生物体型。生物通过主轴可形成许多对称面。如水母等腔肠动物,是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适应。
《漢語大詞典》:工票
(1).工业企业中对工人分配生产任务并记录其生产活动的原始记录。 高伐林 《师傅们的青春》:“旧社会,一张工票难到手,眼睁睁卖了三妹,饿死老爹。”
(2).农村中记录和计算工分的票券。《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整顿互助组的经验》:“五个组订了互助公约,三个组采用了竹签、工票计分办法。”
《漢語大詞典》:公理化方法
从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少数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公理)出发,按特定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这一学科中其他命题(定理),并构成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任何特定的公理化系统都不是绝对严格和完备的。
《漢語大詞典》:返朴归真(返樸歸真)
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他讨伐的不是白话的‘反而难懂’,是白话的‘鲁里鲁苏’,连 刘先生 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我从思想性情到生活习惯、开口说话、为人料事和艺术情趣,都得到了返朴归真。”《当代》1981年第6期:“他借‘母爱’这一人性论者乐道的永久性命题,引读者返朴归真,回到‘思无邪’的童年。”
《國語辭典》:火耨刀耕  拼音:huǒ nòu dāo gēng
砍伐林木,焚烧做为肥料,然后就地耕耨下种的耕种方法。唐。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也作「刀耕火耨」、「刀耕火种」。
《國語辭典》:火耕  拼音:huǒ gēng
在热带地区,有些居民砍伐草木,并开辟耕地。俟草木枯萎后烧成灰烬,以灰烬为肥料,种植作物的耕作方式。也称为「游耕」。
《漢語大詞典》:屮昧
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汉书·叙传上:“天造屮昧,立性命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天道始造万物,草创於冥昧之中,皆立其性命也。”
《國語辭典》:刀耕火种(刀耕火種)  拼音:dāo gēng huǒ zhòng
砍伐林木,焚烧做为肥料,然后就地耕耨下种的耕种方法。宋。陆游 雍熙请锡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从今别是生涯。」也作「刀耕火耨」、「火耨刀耕」。
《漢語大詞典》:大辂椎轮(大輅椎輪)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清 沈惟贤 《〈万国演义〉序》:“及国朝 徐继畬 、 魏源 氏译述瀛环志略海国图志,乃始罗略东西洋 欧 美 诸国,虽有疏闕,然大輅椎轮之功,不可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