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2,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厚生
优厚
独厚
地厚
淳厚
归厚
厚载
厚重
无厚
薄厚
隆厚
厚善
情厚
积厚
厚下
《國語辭典》:厚生  拼音:hòu shēng
1.使人民生活丰足。《书经。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如以实边之策,资厚生之利,所谓两益者也。」
2.重视养生以保长寿。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祇足以灾身,非所以厚生也。」
《國語辭典》:优厚(優厚)  拼音:yōu hòu
丰厚。《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彭城王义康传》:「资奉优厚,信赐相系,朝廷大事,皆报示之。」
《漢語大詞典》:独厚(獨厚)
(1).指情谊特深。宋史·范祖禹传:“﹝ 富弼 ﹞杜门罕与人接,待 祖禹 独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与我独厚。”
(2).特别优厚。清史稿·睿忠王多尔衮传:“朕爱尔过於羣子弟,锡予独厚。今违命若此,其自议之。”
《骈字类编》:地厚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九十二 天高高不穷,地厚厚无极。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磁守王几道屯田暑夜怀寄 地厚天青冥,故交荣谢并。
分类:地厚
《國語辭典》:淳厚  拼音:chún hòu
质朴敦厚。《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南朝梁。沈约答陶隐居难均圣论〉:「则昔日之淳厚,群生何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也作「淳朴」。
《漢語大詞典》:归厚(歸厚)
归于忠厚。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晋书·嵇含传:“家在 巩县 亳丘 ,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
分類:归于忠厚
《國語辭典》:厚载(厚載)  拼音:hòu zài
大地广厚而能养育万物。语出《易经。坤卦。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亦用以指大地。南朝宋。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然而遁世无闷,非厚载之目;君子乾乾,非苍苍之称。」
《國語辭典》:厚重  拼音:hòu zhòng
1.丰厚,有分量。如:「这份礼物太厚重了!」
2.敦厚稳重。《新五代史。卷一七。晋家人传。高祖从弟敬晖传》:「为人厚重刚直,勇而多智。」
3.重视并给予优渥的待遇。《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宁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于是益厚重燕。」
《漢語大詞典》:无厚(無厚)
(1).薄,没有厚度。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八:“臣闻鑑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 刘孝标 注:“镜质薄而能照。”
(2).薄待,没有厚施。邓析子·无厚:“天不能屏勃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於民无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凡我僚旧,均哀共戚;怨天德之无厚,痛棠阴之不留。”
(3).谓不加深。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人谁不勤,无厚我忧。”
分類:加深厚度
《国语辞典》:薄厚  拼音:bó hòu
厚薄。如:「建材的大小薄厚,务必要合乎规格。」
分类:厚薄
《漢語大詞典》:隆厚
(1).优厚;深厚。 南朝 宋 鲍照 《重与世子启》:“僕以常人,所蒙隆厚,久应知退,非适今日。”旧唐书·朱瑄传:“ 瑄 令 朱瑾 出师援之,击败 秦宗权 , 全忠 乃与 瑄 情极隆厚。”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
(2).隆重,丰厚。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自 涇阳 入朝,帝御 安福门 待之,命 子仪 楼上行朝见之礼,宴赐隆厚。” 明 张居正 《答方金湖计服三卫属夷》:“朝廷赏功之典,亦极其隆厚。”
(3).高大。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丁巳,詔:‘山陵依 汉 长陵 故事,务存隆厚。’”
《漢語大詞典》:厚善
交情深厚。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坐与故 平通侯 杨惲 厚善, 惲 诛,党友皆免官。”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 俭 与 夏侯玄 、 李丰 等厚善。”《宣和遗事》后集:“惟 范宗尹 、 李回 与 檜 厚善,力荐其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任子为郎署:“ 瞿 与先人厚善,予亦识仪貌。”
《漢語大詞典》:情厚
要好,交谊深。《说唐》第四七回:“ 茂公 道:‘臣闻此处有一隐士,名唤 乔公山 ,与 尉迟恭 十分情厚。’”
分類:要好交谊
《漢語大詞典》:积厚(積厚)
见“ 积厚流光 ”。
《國語辭典》:积厚流光(積厚流光)  拼音:jī hòu liú guāng
积德深厚,影响深远。语本《大戴礼记。礼三本》:「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光,积薄者流泽卑也。」也作「积厚流广」。
《漢語大詞典》:厚下
使下面丰厚强大。易·剥:“《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孔颖达 疏:“故在上之人当须丰厚於下。”后多指分封过广,诸侯强盛,过于王室。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 李贤 注:“疎禁谓防制太宽,厚下谓封建太广。言 周室 微弱而诸侯强盛,如尾大然。”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故世及之制,弊於彊御,厚下之典,漏於末折。” 李善 注:“言封建踰礼而为害,其漏在於末大而本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