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明天历(明天曆)
历法名。 宋 治平 二年 周琮 等所造的新历。 琮 撰有《义略》冠于历首,说明治历源流,并评论古历的得失。因测算不甚精密,仅行三年即罢。参阅宋史·律历志七、八
《漢語大詞典》:历理(曆理)
历法的原理。 元 姚燧 《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十二年,詔改历,太史 王恂 总算,同知 郭守敬 推测,司徒明历理。”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知历数又知历理,此吾之所以异於儒生。”
分類:历法原理
《分类字锦》:岳台晷漏(岳台晷漏)
五代史司天考王朴奏曰开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南距林邑北距横野中得浚仪之岳台应南北弦居地之中大周建国定都于汴树圭置箭测岳台晷漏以为中数晷漏正则日之所至气之所应得之矣
分类:历法
《分类字锦》:逐气参差(逐气参差)
隋书张胄元传周马显造景寅元历有阴阳转法加减章分进退蚀馀乃推定日创开此数当时术者多不能晓张宾因而用之莫能考正胄元以为加时先后逐气参差就月为断于理未可乃因二十四气列其盈缩所出实由日行迟则月逐日易及令合朔加时早日行速则月逐日少令合朔加时晚检前代加时早晚以为损益之率日行自秋分以后至春分其势速计一百八十二日而行一百八十度自春分以后至秋分日行迟计一百八十二日而行一百七十六度每气之下即其率也
分类:历法
《漢語大詞典》:颛顼历(顓頊曆)
历法名。我国古六历之一。“顓頊历”在 周 末已经制定, 秦 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 秦始皇 二十六年至 汉武帝 太初 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史记·张丞相列传论:“ 张苍 文学律历,为 汉 名相,而絀 贾生 、 公孙臣 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 秦 之《顓頊历》,何哉?”
《分类字锦》:正交中交
五代史司天考九道者月轨也其半在黄道内半在黄道外去极远六度出黄道谓之正交入黄道谓之中交若正交在秋分之宿中交在春分之宿则比黄道益斜若正交在春分之宿中交在秋分之宿则比黄道反直若正交中交在二至之宿则其势差斜故校去二至二分远近以考斜正乃得加减之数
分类:历法
《分类字锦》:再周甲子
宋史律历志至道二年司天冬官正杨文鉴上言新历甲子请以百二十年事下有司以其无所依据议寝不行太宗曰支干相承虽止于六十傥再周甲子成上寿之数使期颐之人得见所生之年不亦善乎遂诏新历甲子所记百二十岁
分类:历法
《分类字锦》:推大衍数(推大衍数)
唐书历志开元九年麟德历署日蚀比不效诏僧一行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朔度可考者皆合
分类:历法
《分类字锦》:五夤元历(五夤元历)
北史崔浩传浩上五夤元历表曰今遭陛下太平之世除伪从真宜改误历以从天道是以臣前奏造历今始成迄谨以奏呈
分类:历法
《分类字锦》:戊寅元历(戊寅元历)
唐书历志高祖受禅将治新历东都道士傅仁均善推步之学太史令庾俭丞傅奕荐之诏仁均与俭等参议合受命岁名为戊寅元历乃列其大要所可考验者有七曰唐以戊寅岁甲子日登极历元戊寅日起甲子如汉太初一也冬至五十馀年辄差一度日短星昴合于尧典二也周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入蚀限合于诗三也鲁僖公五年壬子冬至合春秋命历序四也月有三大三小则日蚀常在朔月蚀常在望五也命辰起子半命度起虚六符阴阳之始六也立迟疾定朔则月行晦不东见朔不西朓七也
分类:历法
《分类字锦》:损益食分(损益食分)
隋书张胄元传自古诸历朔望值交不问内外入限便食张宾立法创有外限应食不食犹未能明胄元以日行黄道岁一周天月行月道二十七日有馀一周天月道交络黄道每行黄道内十三日有奇而出又行黄道外十三日有奇而入终而复始月经黄道谓之交朔望去交前后各十五度以下即为当食若月行内道则在黄道之北食多有验月行外道在黄道之南也虽遇正交无由掩映食多不验遂因前法别立定限随交远近逐气求差损益食分事皆明著
分类:历法
《分类字锦》:探灵测化(探灵测化)
魏书律历志历者数之用所以探灵测化穷微极幽之术也
分类:历法
《國語辭典》:太阳历(太陽曆)  拼音:tài yáng lì
只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忽略月相变化所制定的历法。如埃及历法及目前世界各国所通用的格勒哥里历等皆是。简称为「阳历」。参见「格里历」、「儒略历」条。
《漢語大詞典》:泰始历(泰始曆)
西晋 历法名。 武帝 司马炎 统一天下后,改元 泰始 ,并改 三国 魏 《景初历》《泰始历》晋书·律历志中:“ 武帝 践阼, 泰始 元年,因 魏 之《景初历》,改名《泰始历》。”
《國語辭典》:太阴历(太陰曆)  拼音:tài yīn lì
一种历法,简称为「阴历」。我国古称月球为「太阴」,故根据月相圆缺的周期而定的历法即称为「太阴历」。如回历属纯太阴历,与太阳位置毫无关系,因此没有闰月。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农历,虽然俗称为「阴历」,其实是以阳历为骨干,以阴历为附属的阴阳合历,所以,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外,还有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的置闰问题,以使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太阳年相当,并符合自然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