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卷 → 捲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1,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刘文公( 姬 狄 名 卷 )
狐卷子
张卷(字 令远 )
萧宝卷(别称 东昏侯 名 明贤 宝卷 字 智藏 )
僧智常( 至真禅师 号 赤眼归宗、李万卷 )
朱遵度(世称 朱万卷 )
叶善卷
王安石(世称 王荆公、拗相公 荆公、荆国公、舒国公、舒王 别称 獾郎 字 介甫 号 半山 文 )
曾纡(字 公兖、公衮、公卷 号 空青老人、空青先生 )
叶梦得(字 少蕴 号 石林、石林居士 )
方略(字 作谋 号 万卷楼 )
张孝祥(字 安国 号 于湖居士 )
宇文绍奕(字 卷臣、兖臣 )
袁说友(字 起严、起岩 号 东塘居士 )
其它辞典
善卷(别称 善绻 )刘文公( 姬 狄 名 卷 )
狐卷子
张卷(字 令远 )
萧宝卷(别称 东昏侯 名 明贤 宝卷 字 智藏 )
僧智常( 至真禅师 号 赤眼归宗、李万卷 )
朱遵度(世称 朱万卷 )
叶善卷
王安石(世称 王荆公、拗相公 荆公、荆国公、舒国公、舒王 别称 獾郎 字 介甫 号 半山 文 )
曾纡(字 公兖、公衮、公卷 号 空青老人、空青先生 )
叶梦得(字 少蕴 号 石林、石林居士 )
方略(字 作谋 号 万卷楼 )
张孝祥(字 安国 号 于湖居士 )
宇文绍奕(字 卷臣、兖臣 )
袁说友(字 起严、起岩 号 东塘居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善绻。传说中尧舜时武陵人。有道之士。居枉渚。尧闻其贤而师事之。尧卒,舜以天下让之,卷以为尧不教而民从,不赏而民劝,百姓安乐。今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大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从此将乱,不受而去,入深山不知所之。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文公(?-前506年),春秋时期刘国国君,姬姓,刘氏,名狄,一名卷,又作鼢,子爵。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夏四月乙丑,周景王驾崩,戊辰,刘子刘献公挚卒,无嫡子,单子单穆公立刘献公庶子伯鼢为刘文公。刘文公、单穆公和景王宠臣宾起(宾孟)不和,宾起支持景王之子王子朝。景王死后,刘文公、单穆公在五月庚辰日杀宾起。立景王长子猛为周悼王。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支持王子朝,驱逐周悼王、刘文公、单穆公,立王子朝为王。周悼王在十一月乙酉去世,己丑,其弟周敬王即位。之后,刘文公、单穆公支持的周敬王和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召简公支持的王子朝,在王畿附近,作战了三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冬,在晋国智文子跞、赵简子鞅的支持下,周敬王一方胜利,十一月,王子朝、毛伯得、尹文公逃到楚国。王子朝谴责刘文公、单穆公废长立幼。十二月,周敬王入王城。鲁定公四年(前506年)三月,刘文公乘吴王阖闾攻打楚国之机,与苌弘、范献子谋划攻打楚国,在召陵会合诸侯晋定公、宋景公、鲁定公、蔡昭侯、卫灵公、陈惠公、郑献公、许男斯、曹隐公、莒郊公、邾隐公、顿子、胡子豹、滕顷公、薛襄公、杞隐公、小邾惠公、齐国大夫国夏。不久,刘文公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曾问父、子、兄弟、群臣之中有贤者足恃乎。对以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顽,兄贤不过舜而象傲,弟贤不过周公而管蔡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亡,劝文侯治国从身始,不可恃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02 【介绍】: 南朝齐吴郡吴人,字令远。少即知理,能清言。与族兄张充、张融、张稷俱知名,时人目为“四张”。位都官尚书,梁武帝天监初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3—501 【介绍】: 即东昏侯。南朝齐皇帝,本名明贤,明帝辅政后改名宝卷,字智藏。明帝次子。明帝建武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即位,赋敛繁苛,亲信宦官、左右,肆意杀戮大臣徐孝嗣、沈文季等,残暴酷虐,人心离散,国势日衰。时战事频繁,军饷匮乏,仍以所敛财富,大兴土木,生活奢侈荒淫。及萧衍起兵围建康,守将张稷叛帝内应,城破被杀。在位三年。和帝立,追封东昏侯。全齐文·卷五
侯讳宝卷,字智藏,本名明贤。明帝第二子。建武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七月即位,明年改元永元。在位三年见弑,追封东昏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宪宗元和中居庐山归宗寺,善谈禅要。白居易贬江州司马,素重智常,曾与刺史李渤往访之。卒谥至真禅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生卒年不详。初唐时禅僧。幼出家,后师六祖慧能。《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中唐时禅僧。嗣马祖道一。宪宗元和中住庐山归宗禅院,世称归宗和尚或赤眼归宗和尚。白居易元和十年(815)贬江州司马时,曾从之游。穆宗长庆间,江州刺史李渤曾向之问禅。卒谥至真禅师。《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存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江西大寂弟子也。元和中。驻锡庐山之归宗院。参访之徒群拥。乐天白公。以司马贬江州。获往来咨决心要。其钦慕之至见辄坐之南面。而致拜焉。后李渤自虔州。以刺史迁。尤加悦服。一日问曰。教中谓须弥纳芥子。固其理也。又谓芥子纳须弥。亦岂理乎。常曰。人言博士读万卷书。是否。渤曰。忝得此名。常曰。摩顶放踵。身不过若干尺尔。万卷书向何处著。渤俛首。顷之。因叹赏不能已。 上堂云。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它高尚之志。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从前只是依它知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你。亦无汝用心处。珍重。僧问如何是玄旨。常曰。无人能会。问曰。向者如何。常曰。有向即乖。僧曰。不向者如何。常曰。去无汝用心处。僧曰。岂无方便。常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僧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常敲鼎盖三下云。还闻否。僧曰闻。常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常打趁。常与南泉行脚。一日煎茶相别次。南泉问曰。从前与师兄。商量此事。彼此已知。去后或有人问。毕竟作么生祗对。常曰。者一片地。大好卓庵。泉曰。卓庵且置。毕竟作么生祇对。常乃翻却茶铫便起。泉曰。师兄吃茶了。普愿未曾吃茶。常曰。作者个语话。滴水也消不得。僧问。此事如何用心。常曰。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凡耳听不闻。诸圣呵呵笑。常因俗官来。乃拈起帽带曰。还会么。官曰。不会。常曰。莫怪老僧头风。不卸帽子。常入园取菜次。画圆相围菜一株。谓众曰。辄不得动著者个。众不敢动。少顷常来。见菜犹在。便以棒打趁众僧曰。者一队汉。无一个有智慧底。常刬草次。有一僧来参。忽蛇过其前。当钁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元来是个觕行沙门。常曰。座主归吃茶去。常目重瞳。然恐其为己祸福也。曰熏摩。以求灭去。而目为之赤。世号赤眼归宗。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智常者。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门。乃见江西之道。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其徒响应其法风行。无何白乐天贬江州司马。最加钦重。续以李渤员外元和六年隐嵩少以著作徵起。杜元颖排之。出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岁。迁江州刺史。渤洽闻多识。百家之书无不该综。号李万卷矣。到郡喜与白乐天相遇。因言浔阳庐阜山水之最人物贤哲隐沦。论惠远遗迹。遂述归宗禅师善谈禅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师名目。白曰。若然则未识食菜阿师欤。白彊劝游二林。意同见常耳。及到归宗李问曰。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如何芥子纳得须弥。常曰。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籍还是否耶。李曰。忝此虚名。常曰。摩踵至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无言。再思称叹。续有东林寺僧神建。讲诸经论问触目菩提。常略提举。神建不体。乃发状讼常示恶境界。时李判区分甚闻诣理。常有异相目耀重瞳。遂将药熏手。恒磨错不觉目眦红。号赤眼归宗矣。 系曰。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玄解之言。逗猛利者药妙疾轻之验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青州人。好藏书,博学,人称朱万卷。避辽耶律德光召奔楚。马希范待之甚薄。南唐李璟保大中,遵度徙居金陵,高尚不仕。有《鸿渐学记》等。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遵度。青州人。初依楚文昭王马希范。后徙居金陵。高尚不仕。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5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公兖,晚号空青老人。曾布子。以荫补承务郎。哲宗绍圣中复中弘词科。徽宗崇宁二年,坐党籍编管永州。高宗绍兴初,除直显谟阁,上书辨说宣仁后诬谤。进直宝文阁、知信州,寻移知衢州,未上任卒。有《空青集》。全宋诗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布第四子。初以荫为承务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崇宁二年(一一○三),入元祐党籍,编管永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会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历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抚州。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四年,改福建路提点刑狱。五年,除知信州,未之官卒,年六十三。有《空青遗文》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南游纪旧》一卷(同上书卷一一),已佚。事见《浮溪集》卷二八《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今录诗十首。全宋文·卷三○八四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卷(一作公衮),晚自号空青老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布第四子。以荫补官,绍圣中复中宏词科。崇宁二年,坐党籍贬○陵。建炎中为两浙转运副使。绍兴二年,除直显谟阁。历知抚、信、衢三州。官终直宝文阁。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三。见汪藻《曾公墓志铭》(《浮溪集》卷二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四,《宋人法书》第三册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丹徒尉。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忤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二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有《石林词》。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词》等十七八种。《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1170 【介绍】: 宋和州乌江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张祁子。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历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除知抚州,莅事精确,人所不及。知平江府,剖决繁事,庭无滞讼。为广西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后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知荆南府,筑寸金堤,州息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粮。以疾致仕。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有《于湖集》、《于湖词》。全宋诗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为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为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赞张浚主战,为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孝祥(1132—1170) 南宋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生于浙江鄞县。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及第,历任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建康留守、潭州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等职,颇有政绩。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所作《满江红·听雨》中写到南楼。全宋文·卷五六九一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以第一人登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上书乞昭雪岳飞,为权相秦桧所忌。次年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迁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出知抚州、平江府,入为中书舍人,领建康府留守。复出知静江府、潭州、荆南府,为荆湖北路安抚使,所至有政声。乾道五年以疾卒,年仅三十九。孝祥善诗文翰墨,尤工于词,在宋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著有《于湖集》。事见王质《于湖集序》(《雪山集》卷五),《宣城张氏信谱传》(《于湖集》附录),《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卷臣,一作兖臣。以承议郎通判剑州。民间乏食,亲行山谷,随时措置,皆有条理。守临邛、广汉,有能名。后以谤黜。有《原隶》、《临邛志》、《石林燕语考异》。全宋诗
宇文绍奕,字卷臣,成都双流(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四)。曾为吏部郎,晚知临邛、广汉,以谤绌,卒于家。有《临邛志》二十卷、补遗十卷(《宋史·艺文志》卷三)及《原隶》等,已佚。事见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八《跋原隶》。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五三九二
宇文绍奕,字卷臣,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时中从孙。知资州,淳熙元年三月因受劾罢吏部郎中,晚年知临邛、汉州。淳熙六年因言者劾罢官,永不得与监司知州军差遣。遂卒于家。著有《石林燕语考异》十卷(存)、《临邛志》二十卷、《遗补》十卷。知资州时刻《原隶》书。见《跋原隶》(《渭南文集》卷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七二之二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4 【介绍】: 宋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全宋诗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淳熙四年为秘书丞,历知池州。绍熙中入为侍左郎中,知临安府。宁宗即位,为户部侍郎兼侍讲。庆元二年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复入为吏部尚书,历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镇江府,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择善易解》,《东塘集》。尝命僚属纂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五十卷(存)。见《东塘集》附《家传》,《宋史翼》卷一四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