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却不(却不)  拼音:què bù
岂不是。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一折:「趁此好天良夜,不去赏玩,却不负了这春光!」《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皇甫殿直道:『这小妮子却不弄我!』」
《國語辭典》:抛却(拋卻)  拼音:pāo què
抛弃、放弃。如:「他为了金钱,抛却爱情,是个负心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如今为官做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正直公平』四字,抛却东洋大海。」
分類:丢弃
《漢語大詞典》:却望(卻望)
亦作“却望”。 回头远看。 唐 杜甫 《暂如临邑率尔成兴》诗:“暂游阻词伯,却望怀 青关 。”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閒。”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女童队》:“龙楼却望,鼉鼓屡催,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分類:回头
《漢語大詞典》:却来(卻來)
亦作“却来”。 归来。 唐 李白 《东鲁见狄博通》诗:“谓言掛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四:“万里却来日,一庵仍独居。”
分類:归来
《漢語大詞典》:却回(卻回)
亦作“却回”。 回转。 唐 杜甫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一:“西忆 岐阳 信,无人遂却回。”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復命,请先定一走马,兼具寒暄书,其他即俟某却回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至榻前,以袖拂僮面者三,却回曰:‘无妨矣。’”
分類:回转
《漢語大詞典》:却归(卻歸)
亦作“却归”。 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沈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國語辭典》:失却(失卻)  拼音:shī què
失掉、失去。唐。王建〈失钗怨〉诗:「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清。李渔《玉搔头》第一四出:「只是一件,从来替妇人写像的,多要添饰风姿,反失却本来面目。」
分類:失却失掉
《漢語大詞典》:却扫(卻掃)
亦作“却埽”。亦作“却扫”。 不再扫径迎客。谓闭门谢客。 三国 魏 王粲 《寡妇赋》:“闔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一:“我友蓬蒿士,却扫谢四邻。” 康有为 《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上书痛哭叹中原,岂意穷山却埽门。”
《韵府拾遗 盐韵》:却嫌
陆游诗:却嫌孤寂甚,支灶学烧丹。
《漢語大詞典》:却顾(卻顧)
亦作“却顾”。
(1).回顾,回转头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刘法师》:“ 公弼 送法师迴,师却顾,唯见青崖丹壑,向之歌舞,一无所有矣。”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方 周孝侯 童騃纵暴,至比以异物,一旦感激,杀虎斩蛟,从 陆士衡 兄弟,前死不却顾。”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裕州刀匪》:“ 汪 探听(囊)掷之,中左臂,负标而逃,絶不却顾。”
(2).犹言反复考虑。 宋 秦观 《盗贼上》:“凡盗贼之首既已伏其辜矣,而刀笔之吏不能长虑却顾,简节而疏目,则往往穷支党而治之。”
(3).犹顾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目击狐鼠之横行,而噤不一詰,岂有所却顾与!”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稍有知识者,虽亦知汉族不宜受治於满人,然终不免迟疑却顾。”
《國語辭典》:却立(卻立)  拼音:què lì
退后几步才站住。《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分類:后退站立
《國語辭典》:了却(了卻)  拼音:liǎo què
了结、结束。宋。陆游 秋雨北树作诗:「了却文书早寻睡,檐声偏爱枕间闻。」《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却是一个人做得一梦,了却一生。」
《漢語大詞典》:脱却
脱掉。 唐 王建 《从军后答山友》诗:“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 汉 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我脱却伊緑衫,便与紫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上大人:“脱却著肉汗衫。”
分類:脱掉
《國語辭典》:却老(卻老)  拼音:què lǎo
袪老,指长生不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先上,上尊之。」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养生论〉:「平神气而欲却老延年者,未之闻也。」
《漢語大詞典》:却敌(卻敵)
亦作“却敌”。 击退敌人。尸子·劝学:“今非比志意也,比容貌;非比德行也,而论爵列,亦可以却敌服远矣。”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西至 酈 ,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二:“ 寇準 气吞丑虏,故能成却敌之功。”《前汉书平话》卷下:“ 细柳将军 北戍雄,阵前却敌谈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