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叫好不叫座  拼音:jiào hǎo bù jiào zuò
电影或戏剧的评价很高,但票房却不好。如:「这部得奖片,虽然富有教育性,但却很沉闷,所以叫好不叫座。」
《国语辞典》:占著茅坑不拉屎  拼音: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谚语)比喻占据职位却不做事。如:「做人要有良心,占著茅坑不拉屎,往往为人所不齿。」
《国语辞典》:说的比唱的好听(说的比唱的好听)  拼音:shuō de bǐ chàng de hǎo tīng
讽刺一个人口才虽好,却不实在。如:「他是说的比唱的好听,谁知道事实会是如何呢!」
《国语辞典》:眼泪往肚子里流(眼泪往肚子里流)  拼音:yǎn lèi wǎng dù zi lǐ liú
心里难过,却不好说出。如:「他心中的苦,说了也没人能懂,只好眼泪往肚子里流。」
《国语辞典》:推倒了油瓶不扶  拼音:tuī dǎo le yóu píng bù fú
(谚语)比喻闯了祸却不收拾,装出没事的样子。或指见急不救,存心看人笑话。《红楼梦》第一六回:「引风吹火,站乾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国语辞典》: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拼音:níng chī guò tóu fàn,mò shuō guò tóu huà
(谚语)饭可以吃太饱,话却不能讲太满。警告人说话要实在,不要誇张、吹牛。如:「俗话说:『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他誇口可以借到一百万,现在却凑不到钱,还弄得差点要坐牢,真是丢人。」
分类:谚语却不
《国语辞典》: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拼音:kě yǔ gòng huàn nàn,bù kě yǔ gòng lè
可以一起受苦、共度难关,却不愿分享苦尽甘来的快乐。《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也作「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国语辞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拼音: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
知道事情的结果,却不知道造成结果的原因。唐。李节〈饯潭州疏言禅师诣太原求藏经诗序〉:「论者不思释氏扶世助化之大益,而疾其雕锼䌽绘之小费。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也。」
《国语辞典》:饭来张口,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拼音:fàn lái zhāng kǒu,chá lái shēn shǒu
(谚语)形容人只知生活的享受,却不知享受的条件来自劳动的辛苦。如:「像这种只知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人,那会知道出去赚钱谋生的困难?」
《国语辞典》: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拼音:kě gòng huàn nàn bù kě gòng ān lè
可以一起受苦,共度难关,却不愿一起分享快乐。如:「像他这种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的人,并不值得深交。」也作「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国语辞典》:可望而不可即  拼音: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只能远望却不能接近。如:「这种上千万的房子,对我们市井小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
《国语辞典》:吃米不知米价(吃米不知米价)  拼音:chī mǐ bù zhī mǐ jià
每天吃米饭,却不知米的价钱。比喻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不了解。如:「不要老是抱怨,你真是『吃米不知米价』,现在人浮于事,能有工作做就不错了!」
《国语辞典》:妍皮痴骨  拼音:yán pí chī gǔ
外表清秀美丽,内心却不聪慧。比喻表里不一。宋。陈亮〈贺新郎。老去凭谁说〉词:「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
《国语辞典》:恬然不耻(恬然不耻)  拼音:tián rán bù chǐ
有过错却不以为耻。也作「恬不知耻」。
《国语辞典》:怨而不言  拼音:yuàn ér bù yán
心中怀怨,却不发于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而不贰,怨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