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即事  拼音:jí shì
1.任职、做事。《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五鼓既作,牵牛正中,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文武宾属,俯首听位。」
2.眼前的事物。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之二:「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后文人因景有感而作诗词,常以即事作为题目。如司空曙有〈江村即事〉诗、杜甫有〈草堂即事〉诗等。
《国语辞典》:即事诗(即事诗)  拼音:jí shì shī
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红楼梦》第二三回:「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是真情真景。」《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前人有两句即事诗,是专咏京城里的风景的。」
《国语辞典》:即事即理  拼音:jí shì jí lǐ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主张之一。谓现象是体性的显现,体性就是现象,现象和体性不可分割。唐。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卷三九:「即事即理,以理是事。」
《漢語大詞典》:即事穷理(即事窮理)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清 王夫之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士文伯论日食》:“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国语辞典》:秋雨  拼音:qiū yǔ
秋日的雨。《礼记。月令》:「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唐。岑参〈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诗:「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国语辞典》:灯下(灯下)  拼音:dēng xià
在灯光底下。唐。卢纶〈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诗:「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宋史。卷二六二。张铸传》:「铸美姿仪,善笔札,老能灯下细书如蝇头。」也作「灯前」。
《国语辞典》:茶园(茶园)  拼音:chá yuán
种植茶树的园地。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架岩结茅宇,斲壑开茶园。」宋。陆游〈石帆夏日〉诗二首之二:「短棹飘然信所之,茶园渔市到无时。」
《國語辭典》:内因(內因)  拼音:nèi yīn
1.含在一事物之内,而促使该事物产生变化的原因。
2.中医指致病的内部因素。如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内伤脏气为致病的因素。
《国语辞典》:预力(预力)  拼音:yù lì
预先的应力,即事先对所欲使用的物体施加的压力。如在木桶外围加竹或藤的箍圈,木桶上就有预力的存在。也称为「预应力」。
《漢語大詞典》:必然与自由
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即事物本质所规定的联系和趋势;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与自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必然是自由的基础,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存在。自由不排斥必然,而是包含必然。掌握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并达到一定目的时,必然就转化为自由。必然与自由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转化和发展。
即事而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事理本来不二,在浅近的事相上,就已具有最深妙的真理。
真理即事门
【三藏法数】
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