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西天  拼音:xī tiān
1.印度位在中国西南方,故称印度为「西天」。《西游记》第一三回:「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
2.佛教称阿弥陀佛所住的世界。参见「西方极乐世界」条。
《國語辭典》:西土  拼音:xī tǔ
1.佛教称阿弥陀佛所处的世界。参见「西方净土」条。
2.长安。《文选。班固。西都赋》:「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唐。李善。注:「长安在西,故曰西土。」
《漢語大詞典》:竺乾
亦作“笁乾”。
1. 天竺 。古 印度 的别称。《弘明集·正诬论》:“ 老子 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 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 竺乾 者, 天竺 也。泥洹者,梵语, 晋 言‘无为’也。若佛不先 老子 ,何得称先生?”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我闻 竺乾 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五灯会元·东土祖师·慧可大祖禅师:“祖乃告曰:‘ 菩提达磨 远自 竺乾 ,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於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絶。’”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宗 尝幸 东都 ,天大旱,且暑。时 圣善寺 有 竺乾 僧 无畏 ,号曰 三藏 ,善召龙致雨之术。”
2.佛;佛法。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之郎中张博士》:“大底宗 庄叟 ,私心事竺乾。”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笁乾之道与 尼 聃 鼎。” 宋 沈遘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命竺乾之众,啟梵唄之塲。”《诗话总龟前集·雅什下》《雅言系述》:“ 路振 赠诗云:‘……已絶劳生念,虔心向竺乾。’”
《漢語大詞典》:竺国(竺國)
天竺 。古 印度 的别称。 唐 刘言史 《病僧》诗之一:“ 竺国 乡程算不回,病中衣锡徧浮埃。”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西夷 康居 ,与 竺国 邻,俗多善幻。”《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茜罽缝袍 竺国 师,霞綃蹙帔天魔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游东园启:“黄花万亩,儼 竺国 之铺金;白藕千池,似 崑山 之积玉。”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西蕃
(1).特指 吐蕃 。 唐 高适 《贺哥舒大夫破九曲》诗:“遥传副丞相,昨日破 西蕃 。”
(2).亦作“ 西藩 ”、“ 西番 ”。我国古代对 西域 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晋书·桓伊传:“臣过蒙殊宠,受任西藩。”南齐书·周盘龙传:“师不淹晨,西蕃剋定。”北史·西域传序:“ 煬帝 时,乃遣侍御史 韦节 、司隶从事 杜行满 使於西藩诸国。”明史·西域传二·西番诸卫:“西番即西 羌 ,族种最多,自 陕西 歷 四川 、 云南 西徼外皆是。”
(3).指 印度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西蕃 用贝树造成纸叶, 中华 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4).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5).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
《漢語大詞典》:西宇
指佛教发源地 印度 。《云麓漫钞》卷六引《三藏记》:“ 元奘 法师周游西宇十有七年。”参见“ 西土 ”。
《國語辭典》:西土  拼音:xī tǔ
1.佛教称阿弥陀佛所处的世界。参见「西方净土」条。
2.长安。《文选。班固。西都赋》:「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唐。李善。注:「长安在西,故曰西土。」
《國語辭典》:婆罗门(婆羅門)  拼音:pó luó mén
1.印度的贵族。
2.词牌名。本为唐大曲,曲调乃从大曲摘遍而来。词为双调,七十六字,九平韵。也称为「婆罗门引」。
3.梵语音译,意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社会,凡分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阶级。婆罗门自称是梵天的后裔,世袭祭司,事奉大梵天,专修净行,掌握神权;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漢語大詞典》:优填(優填)
(1).即 阿育王 。 印度 摩揭陀国 孔雀王朝的国王。曾大力推广佛教,建筑塔寺。传布佛经。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 波斯 ﹞铸金, 优填 雕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 靖贡坊 大兴善寺 …… 优填 像, 总章 初为火所烧。”
(2).借指古 印度 。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真形图既出 优填 ,方物贡恰来 天竺 。”
《漢語大詞典》:天毒
(1).古国名。或以为即 天竺 ( 印度 的古称)。山海经·海内经:“ 东海 之内, 北海 之隅,有国名曰 朝鲜 、 天毒 。” 郭璞 注:“ 天毒 ,即 天竺国 。” 袁珂 校注引 王崇庆 云:“ 天毒 疑别有意义。 郭 以为即 天竺国 , 天竺 在西域, 汉明帝 遣使迎佛骨之地,此未知是非也。”
(2).指 印度 。 章炳麟 《訄书·平等难》:“ 天毒 之俗,区人类为四等。”
《漢語大詞典》:象主
指 印度 。以其地多象,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论》:“故象主之国,躁烈篤学,特闲异术,服则横巾右袒,首则中髻四垂,族类邑居,室宇重阁。” 杜甫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之四“ 勃律 天西采玉河, 坚昆 碧盌最来多” 清 钱谦益 注:“象主, 印度国 也。”
《漢語大詞典》:五天竺
指古 印度 。古代 印度 的区域分为 东天竺 、 南天竺 、 西天竺 、 北天竺 、 中天竺 五大部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西藏 ﹞在 五天竺 之东,非古佛国也。”亦省作“ 五天 ”。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故能 五天 重跡,百 越 稽首。” 宋 林逋 《诗魔》:“此魔降不得,珎重 五天 人。”
《漢語大詞典》:梵表
指 印度 。法苑珠林卷二四:“ 宋 大明 年中,有 寺统法师 名 道温 ,居在 秣陵县 。既见皇太后,叡鉴冲明,圣符幽洽,涤思浄塲,研襟至境。固以声藻震中,事灵梵表。”
分類:印度
《漢語大詞典》:梵方
指 印度 。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若夫玄神之经,穷明之説,义兼三端,至无二极。但语出梵方,故见猜世学;事起殊伦,故获非恒情。”
分類:印度
《漢語大詞典》:梵土
指 印度 国境。 苏曼殊 《耶婆提病中》诗:“我马已玄黄, 梵 土仍寥廓。 恒河 去不息,悲风振林薄。”
分類:印度
《漢語大詞典》:中天竺
(1).古 印度 的一部分。亦泛称古 印度 。南史·夷貊传上·中天竺国:“在 大月支 东南数千里,地方三万里,一名 身毒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医:“ 王玄策 俘 中天竺 王 阿罗那顺 以诣闕。”
(2).指 浙江 杭州 天竺山 之 中天竺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