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灵鹫山(灵鹫山)  拼音:líng jiù shān
山峰名。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释尊曾在此说法。后亦用于泛称佛教圣地,如浙江杭县的飞来峰称为「灵鹫」。也称为「灵山」、「灵岳」、「鹫岭」、「鹫山」。
《漢語大詞典》:现量(現量)
古 印度 因明学和佛教用语。量为度量决定之意,现量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犹直觉。 明 袁中道 《心律》:“参禪有从现量入者,有从此量入者。从现量入者,其力强,故一得而不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禪家所谓现量也。”
《漢語大詞典》:释种(釋種)
(1).佛教创始者 释迦牟尼 是古 印度 释迦 族人,简称为“释种”。后亦泛指佛教信徒。 唐 虞世南 《破邪论序》:“既学博而心下,亦守卑而调高,实 释 种之梁栋,人生之羽仪者也。”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引:“万姓归佛,尽为 释 种,如河入海,无復水名。”
(2).即 塞 种。古族名。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 伊犁河 流域及 伊塞克湖 附近一带,前第二世纪前期因 大月氏 人西迁,侵入其地,一部分南下征服 罽宾 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 乌孙 人混合。汉书·张骞传“ 月氏 已为 匈奴 所破,西击 塞 王” 唐 颜师古 注:“塞,音先得反。 西域 国名,即佛经所谓 释 种者。塞、释声相近,本一姓耳。”
《漢語大詞典》:梵境
(1).佛的境界。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或恣其神力,或寂诸梵境。”魏书·释老志:“梵境幽玄,义归清旷,伽蓝浄土,理絶尘嚣。” 唐 许敬宗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
(2).指 印度 地界。翻译名义集·宗翻译主:“﹝ 玄奘 ﹞於是杖锡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筹諮无倦。”
《國語辭典》:一腊(一臘)  拼音:yī là
婴儿出生七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七日谓之『一腊』。」
《國語辭典》:鸟王(鳥王)  拼音:niǎo wáng
相传凤凰为百鸟之王。或指印度神话中的巨鸟,即金翅鸟。为毗湿奴的乘具,在佛教中为八部众之一。《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顾欢传》:「鸟王兽长,往往是佛,无穷世界,圣人化兴。」金。赵秉文 鸿沟诗:「金翅鸟王分海立,却应莞尔笑英雄。」
分類:印度神鸟
《漢語大詞典》:神我
古 印度 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数论派的主要学说。该派以“神我”为产生一切物质运动和生命现象的精神本体,居“二十五諦”之首。见金七十论。佛教斥为“神我外道”。 章炳麟 《无神论》:“僧佉之説,建立神我,以神我为自性三德所缠缚,而生二十三諦,此所谓唯我论也。”
《漢語大詞典》:称意花(稱意花)
古代 印度 的一种花名。又名须曼那。花色黄白,极香,树高三、四尺,下垂如盖。见翻译名义集·百花。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须曼犹开称意花,频婆自结相思果。”
《國語辭典》:种姓(種姓)  拼音:zhǒng xìng
1.宗族。《史记。卷一一○。匈奴传》:「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
2.一种明显区分社会阶级的制度。以印度为例,最初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及首陀罗四大种姓。种姓间因阶级分明,所以不能交往、通婚。
3.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根性。也称为「种性」。
《漢語大詞典》:韦陀(韋陀)
(1).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 吠陀 ”。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國語辭典》:吠陀  拼音:fèi tuó
用古梵文创作的宗教诗歌。为婆罗门教、印度教崇拜和祭祀用的赞歌、祭词、咒语。为梵语veda的音译。写作年代不详,大多数学者估计为西元前一五○○年至前一二○○年之间。最古老的《吠陀本集》有《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而《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则为吠陀的解释书。也作「皮陀」、「毗陀」、「围陀」、「韦陀」。
《漢語大詞典》:竺土
指 天竺国 。指古 印度 。 唐 希迁 《参同契》:“ 竺土 大僊心,东西密相付。”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王舍城
(1).地名。即古 印度 曷罗闍姞 利呬城 。传说其西南 佛陀迦雅 为 释迦牟尼 成道之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石柱东北不远,至 曷罗闍姞利呬城 ( 唐 言 王舍 )……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毗娑罗王 野处寒林,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以王先舍於此,故称 王舍城 也。”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 王舍城 之宫闕,白玉犹存; 给孤独 之园林,黄金尚在。”
(2).常借指佛国、佛寺。 唐 广宣 《驾幸圣容院应制》诗:“大 唐 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 明 汤显祖 《欲游栖霞寺不果》诗:“ 金陵 王舍城, 摄山 有佳景。”
《国语辞典》:天竺书(天竺书)  拼音:tiān zhú shū
1.古称印度的著作。《开元释教录》卷九:「本既梵人,善闲天竺书语。」
2.古印度文字。
《漢語大詞典》:黑分
印度 历法称太阴历的下半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小大故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白分黑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白前黑后,合为一月。”
《漢語大詞典》:殑伽
梵文的音译。古 印度 河名,即今 恒河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 阎牟那河 东行八百餘里,至 殑伽河 河源,广三四里,东南流入海处广十餘里。水色沧浪,波涛浩汗,灵怪虽多,不为物害,其味甘美,细沙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