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4,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博考
博易
博取
精博
该博
博陆
博奕
博徒
博望槎
宽博
博议
博延
博习
太博
嬴博
《漢語大詞典》:博考
普遍广泛地查考。《〈书〉序》:“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增此三字,文义始明,书所以贵乎博考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焉。”
《國語辭典》:博易  拼音:bó yì
1.贸易、交易。《宋史。卷四九○。外国传。龟兹传》:「国城有市井而无钱货,以花蕊布博易,有米麦、瓜果。」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五。邕州永平寨博易场》:「永平知寨主管博易,交人日以名香、犀象、金银、盐钱,与吾商易绫锦、罗布而去。」
2.交换。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九。铜蟾自滴》:「古铜蟾蜍,章申公研滴也,……米元章见而甚异之,求以古书博易。」
分類:交易贸易
《國語辭典》:博取  拼音:bó qǔ
1.换取、取得。如:「博取好感」、「博取信任」。
2.广泛吸收听取。如:「博取众议」。
《漢語大詞典》:精博
精深博大。晋书·华轶传:“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唐 王勃 《别卢主簿序》:“吾儕服其精博,时议称其典要。”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读昭明文选宜看注, 李善 注最精博。”
分類:精深博大
《國語辭典》:该博(該博)  拼音:gāi bó
学识渊博。唐。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序:「臣德裕非黄琼之练习,愧史迁之该博,唯次旧闻,惧失其传。」也作「赅博」。
分類:博通渊博
《漢語大詞典》:博陆(博陸)
(1).即双陆。古代博戏之采名。说郛卷十引 五代 马鉴 《续事始》:“声谱云:‘博陆,采名也。 魏 陈思王 曹子建 制双陆局,置骰子二。至 唐 末有叶子之戏,未知谁置,遂加骰子至於六。’按 乌曹 始置六博之戏,乃行十二棋者。”
(2).指 霍光 。《后汉书·李固传》:“自非 博陆 忠勇, 延年 奋发,大 汉 之祀,几将倾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才非 博陆 ,而受 姬公 负图之託。”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王室不造,职臣之由。何者?亲则 东牟 ,任惟 博陆 。”
《国语辞典》:博奕  拼音:bó yì
掷骰子、下棋等棋戏。《太平广记。卷二六二。胡令》引《玉堂閒话》:「奉先县有令,姓胡,忘其名。渎货靳食,僻好博奕。」《宋史。卷二八三。列传。丁谓》:「(丁谓)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
《國語辭典》:博徒  拼音:bó tú
赌徒。《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交游的人,总是些剑客、博徒──杀人不偿命的亡赖子弟。」
《漢語大詞典》:博望槎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 南朝 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 张华 博物志: 汉武帝 令 张騫 穷 河 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騫 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 严君平 。’织女取榰机石与 騫 而还。” 张骞 曾封 博望侯 。后因以指 张骞 乘槎至天宫事。 元 吴莱 《浦阳十景·湥褭江源》诗:“清澄灌或 於陵 圃,窈窕寻犹 博望 槎。” 清 李渔 《笠翁对韵·六麻》:“ 志和 宅, 博望 槎;秋实对春华。”
分類:张骞
《國語辭典》:宽博(寬博)  拼音:kuān bó
宽大。《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伏闻诏书务求宽博,疾恶严暴。」
《漢語大詞典》:博议(博議)
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汉书·沟洫志》:“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南齐书·神武纪下:“ 神武 乃集在州僚佐,令其博议,还以表闻。”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议者以为祖宗时,凡建一事,施一令,必下侍臣博议。”
《漢語大詞典》:博延
广为延揽。《汉书·李寻传》:“窃见陛下新即位,开大明,除忌讳,博延名士,靡不并进。”后汉书·崔骃传:“闢四门以博延兮,彼幽牧之我举。” 李贤 注:“开闢四方之门,广求贤也。”三国志·魏志·邯郸淳传“ 潁川 邯郸淳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时五官将博延英儒,亦宿闻 淳 名。”
分類:延揽
《漢語大詞典》:博习(博習)
(1).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梁启超 《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 ,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
(2).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 。” 宋 叶适 《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
(3).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 、 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漢語大詞典》:太博
太学博士或太常博士的省称。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軾 曰:‘ 軾 自来殛恼朝庭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辞,乞归与家人诀别。’ 僎 始肯言曰:‘不至如此。’ 无颇 ( 祖无颇 )乃前曰:‘太博必有被受文字。’” 僎 , 皇甫僎 ,时为太常博士。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养素堂文集》:“ 六朝 、 唐 人称太学博士为太博。”
《漢語大詞典》:嬴博
指 嬴 与 博 , 春秋 时 齐 二邑名。 吴 季札 葬子于其间。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适 齐 ,於其反也,其长子死,葬於 嬴 博 之间。”嬴,一本作“ 赢 ”。后用为死葬异乡之典。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防 墓有不脩之俭, 嬴 博 有不归之魂。” 晋 潘岳 《伤弱子辞》:“壬寅次于 新安 之 千秋亭 ,甲辰而弱子夭。越翼日乙巳,瘞于亭东,感 嬴 博 之哀。”
分類:季札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