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4,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博求
博约
宏博
博识
博爱
博文
浩博
郡博
博观
广博
博达
博带
博临
六博
博弈
《漢語大詞典》:博求
广求。史记·孝文本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河内太守司徒颍川韩演》:“盖人君者,闢门开窗,号咷博求,得贤而赏,闻善若警。”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姓氏之学…… 汉 以后,精力博求,不难考其渊源至今也。”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士之有志於学者,或不得所师承,於是始执业远出,思以博求当世之名人,聆其所传之緖。”
分類:广求
《漢語大詞典》:博约(博約)
(1).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 明 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
(2).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 博文约礼 ”。
《國語辭典》:博文约礼(博文約禮)  拼音:bó wén yuē lǐ
广博的研习典籍,并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漢語大詞典》:宏博
(1).宏伟,博大。陈书·张种传:“ 种 沉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 大颠师 论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义不至城郭,自激修行。”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子 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南京太常寺少卿夏公行状》:“﹝ 夏公 ﹞为诗文宏博豪放,举笔千百言,而感世触物,义归於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郭璞 《江赋》,源出 汉 魏 大赋,气魄雄伟,取材宏博。”
(2).特指知识广博。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仲甫 才勇有文,顷从事於 郭崇 ,教其射法,后 崇 反师之,赡辨宏博,纵横可用。” 清 管同 《恩县四女祠碑》:“ 孙公 宏博淹雅,习知古事,千载聵瞀,一辨而明。”
《國語辭典》:博识(博識)  拼音:bó shì
见闻广博,学识丰富。如:「像先生这么博识的学者,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國語辭典》:博爱(博愛)  拼音:bó ài
1.平等遍及众人的爱心。《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遣其亲。」
2.广施爱心。唐。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漢語大詞典》:博文
(1).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诸经通议,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谓冗长的言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司马贞 索隐:“谓人主志在简要,而説者务於浮辞汎滥,博涉文华。” 张守节 正义:“博文,广言句也。”
《國語辭典》:浩博  拼音:hào bó
广博繁多。《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邵雍传》:「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漢語大詞典》:郡博
见“ 郡博士 ”。
《漢語大詞典》:郡博士
府学学官。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各以闻以付郡博士收而掌焉。”亦省称“ 郡博 ”。 清 赵翼 有《酬啬生郡博》诗。
《漢語大詞典》:博观(博觀)
广泛地观察或观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闻明主不恶切諫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諫。”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芻论序》:“著书之多,与 茮云 异,而其博观而慎取则同。”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们试来博观和内省,便可以知道这话并不过于刻毒。”
《國語辭典》:广博(廣博)  拼音:guǎng bó
多方面、大范围。多指学识丰富,胸怀广大。《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今小子说一个松江富翁姓潘是个国子监监生,胸中广博,极有口才。」
《國語辭典》:博达(博達)  拼音:bó dá
才学广博,通达事理。《汉书。卷七○。傅常郑甘陈段传。陈汤》:「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吕强》:「又小黄门甘陵吴伉,善为风角,博达有奉公称。」唐。殷璠〈贺兰进明诗序〉:「员外好古博达,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馀篇,颇究天人之际。」
《漢語大詞典》:博带(博帶)
(1).宽大的衣带。用于礼服。管子·五辅:“博带梨,大袂列,文綉染,刻鏤削。”汉书·雋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新唐书·刘子玄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清 恽敬 《重建东湖书院记》:“于是深衣博带之士,揖让弦诵于其中,而书院復兴。”
(2).雌蟹名。
《漢語大詞典》:博临(博臨)
谓广泛惠临、惠顾。《汉书·武帝纪》:“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 颜师古 注:“博,广也……言天广临,不以下房为幽侧而隔异之。”
分類:广泛
《國語辭典》:六博  拼音:liù bó
一种古代博戏。共有十二棋子,六白六黑,投六箸行六棋。《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自此无人拘管,恣意旷荡,呼卢六博,斗鸡走马,饮酒宿娼,无所不至。」
《國語辭典》:博弈  拼音:bó yì
1.掷骰子、下棋等棋戏。《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广川惠王刘越》:「去即缪王齐太子也,师受《易》、《论语》、《孝经》皆通,好文辞、方技、博弈、倡优。」《镜花缘》第九○回:「道姑道:『经纶收把握,竿笠弄涟漪。博弈耽排遣,樗蒲属戏嬉。』」也作「博奕」。
2.泛指用财物赌输赢等事务。如:「博弈产业」、「博弈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