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南衙
(1). 唐 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鬭, 敬德 请帝手詔诸军听 秦王 节度,内外始定。”参见“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骈字类编》:南汀
元 倪瓒 寄李隐者 南汀新月色,照见水中蘋。
《骈字类编》:南宿
汉书郊祀志南方炎帝赤灵祝融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
《骈字类编》:南泊
魏徵为李密檄郇王庆文东穷海岱南泊江淮凡厥遗黎承风慕义
《骈字类编》:南从(南从)
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侯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骈字类编》:岘南(岘南)
酉阳杂俎长白山相传古肃然山也岘南有钟鸣燕世桑门释惠霄者自广固至此岘听钟声稍前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一沙弥摘一桃与霄须臾又与一桃语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回顾失寺至广固见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十年矣
《骈字类编》:沙南
汉书地理志云中郡县沙南中水绖河水又东径塞泉城南而东注又东过云 桢陵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
《漢語大詞典》:南祖
(1).分居在南边的祖先。《北史·李孝伯传》:“案 赵郡 李氏 ,出自 赵 将 武安君 牧 ……其后, 慎 、 敦 居 柏仁 ,子孙甚微。 义 南徙故垒,世谓之 南 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 庐氏 出自 姜 姓…… 諶 字 子谅 , 晋 侍中、中书监。五子: 勗 、 凝 、 融 、 偃 、 徵 。 勗 居巷南,号‘南祖’。 偃 居北,号‘北祖’。”
(2).佛教禅家南宗之祖,即 慧能禅师 。 唐 齐己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诗:“ 南祖 衣盂曾礼謁, 东林 泉月旧经过。”参见“ 南北宗 ”。
(2).佛教禅家南宗之祖,即 慧能禅师 。 唐 齐己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诗:“ 南祖 衣盂曾礼謁, 东林 泉月旧经过。”参见“ 南北宗 ”。
《骈字类编》:南阻
晋书庾亮传襄阳北接宛许南阻汉水东唐书狄仁杰传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域之外 距沧海西隔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天所以限中外也
《骈字类编》:南泻(南泻)
唐 沈佺期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 北流自南泻,群峰回众壑。
《漢語大詞典》:南台(南臺)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骈字类编》:南庑(南庑)
唐 李吉甫 夏夜北园即事寄门下武相公 避暑依南庑,追凉在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