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丛桂招隐
 
守桂丛
 
小山丛桂
 
小山志
 
小山招
 
小山招隐
 
小山桂
 
小山桂枝
 
小山碧芜春句
 
小山词
 
小山隐
 
小山高赋
 
山中有桂枝
 
山中桂树
 
山能招隐
 
招隐赋
  
攀桂枝
  
桂枝小山传
 
桂树游
 
桂树留人
 
桂树隐
 
淮南幽桂
 
淮南春草赋
 
淮南旧桂丛
 
淮阳桂
 
留人桂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 乔知之 羸骏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姚合 酬张籍司业见寄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张易之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赠齐公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杨炯 游废观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权德舆 送梁道士谒寿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彧(南朝宋明帝)


《宋书》卷八十五〈王景文列传〉~28~
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吴喜、寿寂之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并杀之,而景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

例句

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杜甫 光禄坂行

典故
南越书生
 
吊终军
 
问长缨
 
持长缨
 
挥长缨
 
系南越
  
终童志
 
终军愤
 
终军请缨
  
请缨北阙
 
请缨手
 
请缨日
 
请缨系粤
 
请长缨
 
长绳缚
  
长缨缚
 
长缨缚戎主
 
长缨系

相关人物
终军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王褒〉~282~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壹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终童」。唐·颜师古注:「言如马羁也。」

简释

请长缨:指立志报国,降服强敌。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例句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元稹 哭吕衡州六首之三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遂令辞短褐,仍欲请长缨。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崔涂 己亥岁感事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 岁暮

系越有长缨,封关祗一丸。 独孤及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寄赠

岛夷今可料,系颈有长缨。 独孤及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白居易 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望蓟门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耿湋 旅次汉故畴

愿骑单马仗天威,挼取长绳缚虏归。 万齐融 仗剑行

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薛能 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

始见儒者雄,长缨系馀孽。 钱起 送薛判官赴蜀

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起缨。 钱起 送郑书记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马戴 送武陵王将军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魏徵 叙怀

典故
南入箕颍
 
巢由洗耳
 
思洗耳
 
挂瓢洗耳
 
有耳莫洗
 
武仲天下让
   
洗耳高人
 
牵犊
 
箕山客
 
箕山高节
  
箕颍客
 
耳本不闻
 
许由耳

相关人物
 
许由
 
巢父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2~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一〈琴曲歌辞·琴操·箕山操〉~307~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以手掬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一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所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为九洲伍长乎。」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于是许由名布四海。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云云,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艺文类聚》卷三十六〈人部二十·隐逸上〉~639~
许由,字武仲,尧舜皆师之,与齧缺论尧而去,隐乎沛泽之中,尧舜乃致天下而让焉。曰:「十日并出,而爝火不息,其光也不亦难乎。夫子为天子,则天下治,我由尸之,吾自视缺然。」许由曰:「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吾将为宾乎。」乃去。宿于逆旅之家,旦而遗其皮冠,巢父闻由为尧所让,以为污,乃临池水而洗其耳。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乃退而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
《高士传·巢父》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高士传·许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馀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

简释

洗耳:指隐士清高脱俗。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之二“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例句

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元稹 表夏十首之二

闻道鹤书徵,临流还洗耳。 孟浩然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蹠。 李白 古风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李白 山人劝酒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李白 田园言怀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巢许在高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之二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杜甫 贻阮隐居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汪遵 箕山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白居易 和我年三首之三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印事咏怀题于石上

持此一日高,未肯谢箕颍。 皎然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人

幽人蹈箕颍,方士访蓬瀛。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

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韩愈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 韩愈 赠侯喜

典故
城南古树
 
神仙曾过


《蒙斋笔谈》卷下
世传神仙吕洞宾名岩,洞宾其字也。……余记童子时,见大父魏公自湖外罢官还,道岳州客有言洞宾事者云:「近岁常过城南一古寺,题二诗壁间而去。……其二云:「独自行时独自坐,无限时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说者云:「寺有一大古松。吕始至时,无能知者。有老人自松颠徐下致恭。故诗云然。」
典故
尺布堪逢,斗粟堪舂

相关人物
刘长(淮南厉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0~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于兄弟而更相逐乎。」瓒曰:「一尺布尚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尚可舂而共食也,况以天下之广而不能相容。」
典故
一斗粟
 
尺布谣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刘长(淮南厉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79~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柰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閒,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柰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柰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例句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李白 上留田行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李白 箜篌谣

典故
楚甲南来


《春秋左传·襄公三年》
「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晋·杜预注:「组甲、被练,皆战备也。组甲,漆甲成组文。被练、练袍。」

例句

羽林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典故
少微空占
  
戴逵虚认
 
会稽处士星
 
江南处士星

相关人物
谢敷
 
戴逵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谢敷〉~2457~
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谯国戴逵有美才,人或忧之。俄而敷死,故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典故
伎同南郭
 
南郭吹竽
  
吹竽混真
 
滥吁竽
  
滥吹竽
  
众里笙竽
  
齐竽取次吹

相关人物
南郭先生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四〉~557~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简释

吹竽:喻指没有真实本领而冒充内行。唐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例句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郑鼠宁容者,齐竽久舍诸。 广宣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一有辄字)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

对虽希鼓瑟,名亦滥吹竽。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卫国知有人,齐竽偶相齿。 窦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坛场客散香街暝,惆怅齐竽取次吹。 罗隐 升平公主旧第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 许浑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韩偓 安贫

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

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典故

《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列传上·陈抟〉~3420~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馀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馀日不起。
典故
春风解绿江南树


《全宋诗》卷五百六十六〈王安石二九·泊船瓜洲〉~6703~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祇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典故
崔九堂前
 
江南花落
 
花落江南
 
落花时节又逢君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案:范。】宅里寻常见,崔九【案:原注。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典故
旦评
 
月丹评
  
月旦堂
 
月旦汝南
 
月旦糖
    
许劭评
 
许氏评
 
评月旦
 
高月旦

相关人物
许劭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许劭〉~2235~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简释

许氏评:指对人或作品进行评价。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例句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笑言成月旦,风韵挹天真。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陈子昂 春台引

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

典故
道南宅

相关人物
周瑜
 
孙策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例句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漢語大詞典》:长弓射(長弓射)
宋书·王景文传:“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 吴喜 、 寿寂之 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并杀之,而 景文 外戚贵盛, 张永 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謡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后因“长弓射”比喻歹人暗算。 唐 杜甫 《光禄坂行》:“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分類:暗算
《漢語大詞典》:系虏(係虜)
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繫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虏 ”。晋书·江统传:“老幼繫虏,丁壮降散。”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國語辭典》:请缨(請纓)  拼音:qǐng yīng
汉武帝时,南越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入朝归顺。终军自己请命,愿意接受此任务,必使南越王来朝。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后比喻自请从军。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宋。刘克庄 水调歌头。一卷阴符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分類:请求
《國語辭典》:长缨(長纓)  拼音:cháng yīng
1.长带子。《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二》:「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
2.比喻达官贵人。《文选。江淹。杂体诗。陆平原》:「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漢語大詞典》:洗耳翁
指 许由 。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四:“世无洗耳翁,谁知 尧 与 跖 !”参见“ 洗耳 ”。
分類:许由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國語辭典》:箕颍(箕潁)  拼音:jī yǐng
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徐干诗》:「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梁书。卷一五。谢胐传》:「遂敛迹康衢,拂衣林沚,抱箕颍之馀芳,甘憔悴而无闷。」
《國語辭典》:戴星  拼音:dài xīng
1.头顶著星宿。比喻极早出门或极晚回家。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分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2.早出晚归。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后用以称誉能干的官吏。唐。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
《漢語大詞典》:滥吹(濫吹)
比喻冒充凑数,名不副实。 南朝 齐 王融 《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 淄 轩下。”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参见“ 滥竽 ”。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漢語大詞典》:齐竽(齊竽)
(1).犹滥竽。指不学无术的人。 唐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赠答十韵》:“銓材秉 秦 镜,典乐去 齐 竽。”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 齐 竽今歷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箇箇吹。”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为自谦之词。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 齐 竽终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韩偓 《安贫》诗:“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 齐 竽?”参见“ 滥竽充数 ”。
《國語辭典》:滥竽充数(濫竽充數)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战国时,齐宣王喜听吹竽之声,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却混杂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一个人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数;或比喻以不好的东西冒充场面;有时也用于自谦之辞。《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若只靠著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这不过是侥倖,实在是自愧无才,滥竽充数就是了!」
《國語辭典》:图南(圖南)  拼音:tú nán
大鹏背负青天,上凌霄汉,飞往遥远的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比喻志向和前途的远大。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國語辭典》: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每月初一。《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常以月旦祓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2.品评人物。参见「月旦评」条。《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月评(月評)
见“ 月旦评 ”。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汝南评(汝南評)
东汉 许劭 , 汝南 平舆 人,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共好品评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汝南评”。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髯多鼻大能高兴,知不负我 汝南 评。”参见“ 汝南月旦 ”。
《國語辭典》:汝南月旦  拼音:rǔ nán yuè dàn
汉时汝南许邵兄弟评论乡里人物,每月初一换议题,称为「月旦评」。典出《后汉书。卷六八。许邵传》。后称品评人物为「汝南月旦」。清。顾炎武〈与戴枫仲书〉:「至于臧否人物之论,甚足以招尤而损德,自顾其人能如许子将方可操汝南之月旦。」
分類:人物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