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國語辭典》:进退(進退) 拼音:jìn tuì
1.前进或后退。如:「进退不得」。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魏书。卷四二。列传。郦范》:「腹背受敌,进退无途。」
2.和尊长、客人等见面、告退之类的礼仪。《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3.出仕或退隐。《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宋。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进退以义,士之节也;枉道干进,士之耻也。」
4.任用或罢免。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明史。卷一七九。列传。邹智》:「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5.使之进退,犹言指挥。《宋史。卷三六五。列传。岳飞》:「飞还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赐札,以飞小心恭谨、不专进退为得体。」
2.和尊长、客人等见面、告退之类的礼仪。《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3.出仕或退隐。《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宋。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进退以义,士之节也;枉道干进,士之耻也。」
4.任用或罢免。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明史。卷一七九。列传。邹智》:「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5.使之进退,犹言指挥。《宋史。卷三六五。列传。岳飞》:「飞还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赐札,以飞小心恭谨、不专进退为得体。」
《漢語大詞典》:登降
(1).增减。《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登降以数言之,非以位言之也。登谓增其数,降谓减其数也。” 宋 范仲淹 《六官赋》:“俎豆之事,登降而不失其宜。”《宋史·食货志上一》:“按田莱荒治之迹,较户产登降之籍,验米穀贵贱之价,考租赋盈亏之数。”
(2).引申为改革。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夫古昔盛时,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列国诸侯采诗以献之,命太师陈而观焉,于以登降政俗。”
(3).犹进退。指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墨子·非儒下》:“﹝ 孔丘 ﹞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登降周旋’,指古礼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宋史·乐志七》:“肃然威仪,登降周旋。”
(4).上下。指从低处到高处,从高处到低处。《文选·扬雄〈甘泉赋〉》:“登降峛崺,单埢垣兮。” 李善 注:“登降,上下也。” 汉 班彪 《北征赋》:“乘陵冈以登降,息 郇 邠 之邑乡。”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餘。”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峩峩 九霄殿 ,登降纷摩肩。”
(5).起伏。一起一落。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汉 班固 《西都赋》:“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隋书·天文志上》:“况人路迂迴,山川登降。”
(6).升降。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於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龙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授受靡諐,登降弗爽。”
(7).立即降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 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
(2).引申为改革。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夫古昔盛时,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列国诸侯采诗以献之,命太师陈而观焉,于以登降政俗。”
(3).犹进退。指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墨子·非儒下》:“﹝ 孔丘 ﹞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登降周旋’,指古礼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宋史·乐志七》:“肃然威仪,登降周旋。”
(4).上下。指从低处到高处,从高处到低处。《文选·扬雄〈甘泉赋〉》:“登降峛崺,单埢垣兮。” 李善 注:“登降,上下也。” 汉 班彪 《北征赋》:“乘陵冈以登降,息 郇 邠 之邑乡。”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餘。”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峩峩 九霄殿 ,登降纷摩肩。”
(5).起伏。一起一落。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汉 班固 《西都赋》:“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隋书·天文志上》:“况人路迂迴,山川登降。”
(6).升降。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於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龙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授受靡諐,登降弗爽。”
(7).立即降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 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
《漢語大詞典》:登下
(1).登记与削除。犹增减。《周礼·夏官·司士》:“掌羣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由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岁登下其死生。” 郑玄 注:“登,上也;版,今户籍也;下,犹去也。每岁更著生去死。” 孙诒让 正义:“此登下犹言增减。”
(2).上下;升降。《周礼·考工记序》:“六尺有六寸之轮,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明 徐昭庆 《考工记通》:“登下,谓登车下车也。人长八尺,軫轐得人之半,故升降以此为节,而得其宜也。”
(3).犹丰歉。《逸周书·大聚》:“立祭祀与岁穀登下厚薄,此为德教。” 孔晁 注:“登下,随穀丰俭也。”
(2).上下;升降。《周礼·考工记序》:“六尺有六寸之轮,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明 徐昭庆 《考工记通》:“登下,谓登车下车也。人长八尺,軫轐得人之半,故升降以此为节,而得其宜也。”
(3).犹丰歉。《逸周书·大聚》:“立祭祀与岁穀登下厚薄,此为德教。” 孔晁 注:“登下,随穀丰俭也。”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