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淹九
明 朝风俗,京城正月举行灯市,于十八日收灯。次日,男女倾城出西郊 白云观 ,嬉游宴饮,名曰耍“烟九”。或称“淹九”。殆以灯事阑珊,未忍遽舍,取淹留之义。参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
《漢語大詞典》:十八侯
指 汉 初功臣十八诸侯。即 酂侯 萧何 、 平阳侯 曹参 、 宣平侯 张敖 、 绛侯 周勃 、 舞阳侯 樊哙 、 曲周侯 郦商 、 鲁侯 奚涓 、 汝阴侯 夏侯婴 、 颍阴侯 灌婴 、 阳陵侯 傅宽 、 信武侯 靳歙 、 安国侯 王陵 、 棘浦侯 陈武 、 清河侯 王吸 、 广平侯 薛欧 、 汾阴侯 周昌 、 阳都侯 丁复 、 曲成侯 虫达 。又, 汉 班固 《十八侯铭》有 留侯 张良 、 曲逆侯 陈平 、 襄平侯 纪通 ,而无 奚涓 、 薛欧 、 丁复 。上列各侯之先后也表示十八侯之位次。参阅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 颜师古 注。
《漢語大詞典》:鞞婆
琵琶的别名。法苑珠林卷四二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乃掘昨夜应处,果得老蝎,大如鞞婆。”按,今本《搜神记》卷十八作“琵琶”。
分類:琵琶十八
《國語辭典》:双九(雙九)  拼音:shuāng jiǔ
旧俗于结婚后第十八天,男女两家互相聚会,称为「双九」。
《国语辞典》:宥减(宥减)  拼音:yòu jiǎn
指因故而宽减刑度。《刑法》规定十四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人、满八十岁人、瘖哑人之行为,以及行为时因精神障碍或心智缺陷,致其辨识行为违法或依其辨识而行为之能力,显著降低之人,皆得宥减其刑。
《漢語大詞典》:放魂
旧时农历正月朔日至十八日收灯止,纵少年尽情游戏欢乐,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正月朔日﹞自此少年游冶,翩翩徵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唱説平话,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漢語大詞典》:捣臼(搗臼)
方言。舂米的器具。如俗谚:十八个捣臼还生在岩上。
《漢語大詞典》:十八般
指十八种武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山西 李通 者,行教京师,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按,所指兵器,古时说法不尽相同。参见“ 十八事 ”、“ 十八般武艺 ”。
《漢語大詞典》:些儿子(些兒子)
少许,一点儿。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八出:“若去顶上剪些儿子与它,看奴家要几钱,不到不得。”
《国语辞典》:青棒  拼音:qīng bàng
年龄在十六至十八岁的青年所从事的棒球运动。
《漢語大詞典》:曚影
日出之先与日落之后,距地平线十八度内之亮光,谓之“曚影”。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行事必用昏昕:“曚影者,太阳未出之先、已入之后,距地平下十八度皆有光,故以十八度为限。然人所居有南北,而曚影多寡之限遂殊。”清史稿·时宪志三:“立曚影刻分限以定晨昏,测得在太阳未出之先、已入之后,距地平一十八度内。”
《漢語大詞典》:烂灼(爛灼)
光辉灿烂。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係纱綾扎成,精緻非常。”一本第十八回作“熌灼”。
《國語辭典》:智齿(智齒)  拼音:zhì chǐ
口腔中最后面的臼齿,即第三大臼齿。因其长出的时间约在成年,所以称为「智齿」。它是人类逐渐退化中的牙齿,有些人根本不长,有些则因空间不足而长歪。
《國語辭典》:天工开物(天工開物)  拼音:tiān gōng kāi wù
书名。明宋应星撰,三卷,为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农工技术的书。所记制造源流及方法,多与今日科学原理相符合。
《國語辭典》:严丝合缝(嚴絲合縫)  拼音:yán sī hé fèng
隙缝密合。《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