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点(一點)  拼音:yī diǎn
1.形容极小或些许。南朝梁。江淹〈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始获赠歌琼,一点重如金。」。《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咱们也该托托他好好的替咱们伏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也作「一些」。
2.轻微的接触或提示。如:「只要稍微一点,他就明白了。」
3.事物的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如:「这一点是全文的重心,可要特别注意。」
4.一天中的第一时与第十三时均称为「一点」。
5.书法中的一画,即「、」。永字八法中称为「侧」。
《國語辭典》:荆州(荊州)  拼音:jīng zhōu
地名:(1)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旧遵义、重庆二府,贵州旧思南、铜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广西的全县、广东的连县,皆属其地。(2)湖北省旧府名。明、清时设置,治所在今江陵县。今湖北省宜都县到监利县的长江流域为其辖境。(3)汉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三国至南北朝时代是政治、军事的重地。辖地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國語辭典》:识荆(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语本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以识荆指初次见面或见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久闻大德,未遂识荆,辱顾寒居,光辉蓬荜。」《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夜来多蒙小乙官人应付周全,识荆之初,甚是感激不浅。」也作「识韩」。
《國語辭典》:缠绵(纏綿)  拼音:chán mián
1.纠结缠绕,无法摆脱。《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丘陇日已远,缠绵弥思深。」《红楼梦》第五回:「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
2.绵长久远。晋。干宝 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3.宛转动听。《红楼梦》第九回:「性情体贴,话语缠绵。」
《國語辭典》:赤壁  拼音:chì bì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内:(1)位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此。(2)位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为苏轼赤壁赋所咏之地。(3)位武昌县东南。也称为「赤矶」。(4)位汉阳县沌口的临嶂山,与乌林峰相对。
《漢語大詞典》:赤鼻矶(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城西北 江 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东坡》诗:“ 赤鼻磯 头横曙烟, 吴王城 下浪连天。”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黄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汉川门 外,屹立 江 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苏軾 以为 周瑜 败 曹公 处,非也。”亦作“ 赤壁磯 ”。 元 宋方壶 《梧叶儿·怀古》曲:“ 黄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
《國語辭典》:荧荧(熒熒)  拼音:yíng yíng
1.光艳的样子。《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玄木冬荣,煌煌荧荧。」
2.闪动的样子。汉。秦嘉赠妇诗〉:「飘飘帷帐,荧荧华烛。」唐。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3.微弱的样子。明。归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國語辭典》:幽州  拼音:yōu zhōu
地名。古代九州之一,约今河北省一部分及辽宁省地。《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幽州。」
《國語辭典》:陂塘  拼音:pí táng
1.陂,水泽大池。塘,人工修筑的小水池。陂塘指因自然的水池加以人工的建设,以为灌溉之用的水利工程。《国语。周语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陂塘污庳,以钟其美。」《宋史。卷三○四。王济传》:「县有陂塘数百顷,为乡豪斡其利,会岁旱,济悉导之,分溉民田。」
2.特指桃园台地上的人工灌溉水塘。桃园台地是个切割台地,河谷深而水位低,位于高处的农田灌溉困难。台地表面厚覆的红色黏土层,不适农耕,却适储水。从清朝开始,当地居民便利用此特性,从缓斜坡地挖集黏土,堆筑在坡下成岸,用以阻聚山泉雨水,而形成陂塘。
《國語辭典》:负荷(負荷)  拼音:fù hè
1.担任。如:「这样的工作量太重,简直不胜负荷。」
2.比喻继承先人的事业。《左传。昭公七年》:「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國語辭典》:好手  拼音:hǎo shǒu
技艺高超、能力很强的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國語辭典》:连绵(連綿)  拼音:lián mián
连接延续。如:「这曲调反覆连绵,音律美妙,令人有绕梁韵永之感。」唐。李白白毫子歌〉:「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自潦河口直至襄平城下。」
《國語辭典》:嘉谟(嘉謨)  拼音:jiā mó
好的谋略。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也作「嘉猷」。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郑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 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漢語大詞典》:一乘显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唐 宗密 原人论·斥偏浅:“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
《漢語大詞典》:中更
(1).爵位名。 秦 立爵二十级, 汉 沿袭之。中更为第十三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颜师古 注:“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吕延济 注:“本图相与同往,而中间不能俱遂此志。”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荣绪华宗,中更坠落,以一线引千钧,乔木之萌生復见径尺,夫人之助也。”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汉 以还,中更衰乱。”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2.古时泛指中原地区。《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國語辭典》:豫州  拼音:yù zhōu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南及山东旧曹州、湖北旧襄阳、郧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