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4
词典
2
分类词汇
62
共62,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红衲袄
粉蝶儿
刮地风
临江仙
柳青娘
瑞鹤仙
借宫
元杂剧
油葫芦
折桂令
太和正音谱
中原音韵
犯调
鲍老儿
调笑令
《漢語大詞典》:
红衲袄(紅衲襖)
(1).红色的补缀上衣。袄是有衬里的夹衣或棉衣。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
第四折:“袒下我这红衲袄,跌绽我这旧皮鞋。”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属黄钟宫,一名
《红锦袍》
。南曲属南吕宫。
分類:
红色
曲牌名
补缀
南北曲
上衣
北曲
是有
衬里
黄钟宫
夹衣
棉衣
《漢語大詞典》:
粉蝶儿(粉蝶兒)
(1).词牌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但北曲中较为常见。南曲例见 明 高明
《琵琶记》
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第一本第二折。
分類:
粉蝶儿
词牌名
曲牌名
南北曲
北曲
七十二
中吕宫
仄韵
较为
常见
《漢語大詞典》:
刮地风(刮地風)
(1).曲牌名。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属黄钟宫,北曲用之较多。一般用在黄钟套曲内。如昆剧
《麒麟阁·三挡》
中 秦琼 见 贺方 时所唱“这马儿一声声不住嘶”即是。
(2).掠地大风。 赖济煌
《“半边天”小传》
三:“好生生吹起一阵阴冷的刮地风。风乍起,刮得黄尘滚。”
分類:
曲牌名
地大
大风
南曲
北曲
中都
黄钟宫
《漢語大詞典》:
临江仙(臨江仙)
(1).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
(2).曲牌名。南曲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六十字体半阕同。用作引子。
分類:
词牌名
曲牌名
南曲
南吕
教坊
坊曲
北曲
仙吕宫
有同
同名
名曲
水仙
《漢語大詞典》:
柳青娘
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字数定格据
《九宫大成谱》
正格是四、六、四、六、七、七、七、六、六(九句)。一般用在中吕或正宫套曲内。或加以变化,作为乐队使用的唢呐或胡琴伴奏乐曲。
分類:
曲牌名
北曲
中吕宫
字数
定格
正格
格是
九句
《漢語大詞典》:
瑞鹤仙(瑞鶴仙)
(1).词牌名。又名
《一捻红》
。双调,仄韵。有一○二字、一○三字、一百字、九十字等多种,常见为一○二字,上阙五十二字,下阙五十字。
(2).曲牌名。南曲正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数与词牌前半阙略异,用作引子。
分類:
词牌名
曲牌名
南曲
正宫
北曲
仙吕宫
有同
同名
名曲
仄韵
一百
九十
《漢語大詞典》:
借宫
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
《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
《脱布衫》
《小梁州》
等几支;后面的
《上小楼》
《满庭芳》
《快活三》
《朝天子》
《四边静》
等属于中吕宫,
《耍孩儿》
《煞》
(包括
《五煞》
《四煞》
《三煞》
《二煞》
《一煞》
)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 元 周德清
《
中原音韵
》
、 涂宗涛
《诗词曲格律纲要》
第三章第三节。
分類:
北曲
套数
一宫
宫调
曲子
定规
联缀
《國語辭典》:
元杂剧(元雜劇)
拼音:
yuán zá jù
中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也称为「北曲」、「元曲」。
分類:
元杂剧
元曲
北曲
演唱
戏曲
曲形
《國語辭典》:
油葫芦(油葫蘆)
拼音:
yóu hú lú
1.动物名。一种节肢昆虫。昆虫纲直翅目。形似蟋蟀而大,黑褐色,有油光。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套数中常用正曲之一。
分類:
曲牌名
北曲
仙吕宫
昆虫
虫名
蟋蟀
正曲
黑褐
褐色
《漢語大詞典》:
折桂令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
《九宫大成谱》
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分類:
折桂令
曲牌名
北曲
字数
定格
正格
格是
十句
《国语辞典》:
太和正音谱(太和正音谱)
拼音:
tài hé zhèng yīn pǔ
书名。明代朱权所编,二卷,为现存最早的北曲曲谱。上卷论曲七章,分杂剧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式、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等项;下卷分宫别调详列三百三十五章曲牌的句格、声调谱式。
分类:
书名
朱权
二卷
现存
北曲
曲曲
曲谱
《国语辞典》:
中原音韵(中原音韵)
拼音:
zhōng yuán yīn yùn
书名。元周德清著,分为北曲的韵谱及正语作词起例两部分。韵谱系由作者根据元曲作品,以北方语音为准的实际用韵归纳而成,分为十九个韵部,并把平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两类,入声字派入平、上、去三声,为北曲最早的韵书,对后世音韵学的影响很大。
分类:
书名
北曲
两部
《國語辭典》:
犯调(犯調)
拼音:
fàn diào
词曲在歌唱时,假借别调作腔,称为「犯调」。可分为二种:一、犯别调的音律,如姜夔的凄凉犯。二、犯别调的句子,如刘过的四犯剪梅花。
分類:
调一
南曲
一是
宫调
相犯
北曲
声律
合成
一曲
《漢語大詞典》:
鲍老儿(鮑老兒)
(1).曲牌名。属北曲中吕调,多用在套曲内。
(2).舞名。
《水浒传》
第八二回:“歌的是:
《朝天子》
、
《贺圣朝》
、
《感皇恩》
、
《殿前欢》
,治世之音;舞的是:
《醉回回》
、
《活观音》
、
《柳青娘》
、
《鲍老儿》
,淳正之态。”参见“ 鲍老 ”。
分類:
曲牌名
舞名
北曲
《國語辭典》:
鲍老(鮑老)
拼音:
bào lǎo
宋元百戏中戴面具,扮演吐烟火,带铜锣起舞,引人发笑的滑稽角色。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大小傀儡: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水浒传》第三三回:「那跳鲍老的,身躯纽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也称为「抱锣」。
分類:
戏剧
脚色
戏文
五三
《漢語大詞典》:
调笑令(調笑令)
(1).词牌名。又名
《宫中调笑》
、
《转应曲》
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迭。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
(2).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与词牌三十八字体相同,用在套曲中。
分類:
词牌名
曲牌名
北曲
越调
字数
字体
体相
单调
分两
两体
一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