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合成  拼音:hé chéng
1.由部分结合成整体。如:「两个正三角形可以合成一个四方形。」
2.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反应物,经化学变化,结合而成新的产物,称为「合成」。通常新产物的分子量较反应物为大。
《國語辭典》:分解  拼音:fēn jiě
1.判别。《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红楼梦》第七三回:「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國語辭典》:原子  拼音:yuán zǐ
为构成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合而成,两个以上的原子可组成分子。如水是由二个氢原子及一个氧原子组成。
《國語辭典》:化合  拼音:huà h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经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如食盐是由氯和钠化合而成。
《國語辭典》:还原(還原)  拼音:huán yuán
1.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的现象。而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有一物质被还原,则同时应有另一物质被氧化。
2.在数学式演算完后,再按原运算顺序作一次逆运算,则可回复原数学式。由还原可以验證运算的正确与否。
3.恢复事物原来的样子或位置。如:「取用图书,敬请还原。」
《國語辭典》:催化  拼音:cuī huà
加入某些物质而促使反应加速进行。如乙烯可催化水果熟成。
《國語辭典》:催化剂(催化劑)  拼音:cuī huà jì
化学上指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不受化学变化影响,不被消耗的物质。通常加速反应速率者,称为「正催化剂」;抑制、延缓化学反应者,称为「负催化剂」(旧称),即「抑制剂」。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通常称为「酵素」或「酶」,而生物体外的其他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般多为贵金属系,并可再回收利用。也称为「触媒」。
《國語辭典》:方程式  拼音:fāng chéng shì
代数式中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式」。又可分恒等式及规约方程式。也称为「方程」。
《國語辭典》:方程  拼音:fāng chéng
1.数学中代数两端相等的式子,称为「方程」。也称为「方程式」。
2.古代九章算法之一,以御杂糅正负。
《漢語大詞典》:物理化学
应用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与量子力学等物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一般包括物质结构、电化学、胶体化学等内容。
《國語辭典》:氧化  拼音:yǎng huà
物质与氧气化合的过程。如铁生锈、煤燃烧等。后亦指一原子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如铁与铜离子反应中,铁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则称铁被氧化。
《国语辞典》: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拼音:huán yuán fǎn yìng
在一化学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的现象。
《国语辞典》:放热反应(放热反应)  拼音:fàng rè fǎn yìng
化学反应进行时会放出能量者。如燃烧反应。
《国语辞典》:可逆反应(可逆反应)  拼音:kě nì fǎn yìng
一种化学反应。指在一定温度下,能随压力、浓度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其正反方向的反应。如水蒸气与很热的铁相作用,生成氧化铁和氢一种在相同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可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如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乙酸乙酯在水中亦水解成乙酸和乙醇。
《国语辞典》:化学工业(化学工业)  拼音:huà xué gōng yè
运用化学反应来经营的工业。分为三类:一、基本化学品工业,如生产酸、碱、盐等。二、原料化学品工业,如生产合成纤维、塑胶等。三、消费用化学品工业,如生产油漆、肥皂、药品等。简称为「化工」。
《国语辞典》:物质不灭律(物质不灭律)  拼音:wù zhí bù miè lǜ
化学反应前诸物质的总和,与反应后诸物质的总和恒相等,称为「物质不灭律」。
《国语辞典》: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拼音:bù kě nì fǎn yìng
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例如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