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裹  拼音:bāo guǒ
1.用布包扎的行李。《西游记》第八回:「菩萨遂将锦襕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只不做声,一手提了包裹,往岸上就走。」
2.泛指包扎成件的东西。如:「邮寄包裹」。
3.收拾、包扎起来。《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一面令人将张约并诸葛恪尸首,用芦席包裹,以小车载出。」
4.包容。《淮南子。原道》:「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国语辞典》:航空包裹  拼音:háng kōng bāo guǒ
由飞机运送的包裹。此种运送方式快速、便捷,但价格较昂贵。如:「生日当天,收到礼物,是国外友人用航空包裹寄来的。」
《国语辞典》:包裹保险(包裹保险)  拼音:bāo guǒ bǎo xiǎn
邮寄包裹时,在邮局缴费保险,一旦物品损坏遗失,则由邮局赔偿。
《国语辞典》:包裹表决(包裹表决)  拼音:bāo guǒ biǎo jué
指立法院对法案的审查,或以朗读内容方式代替三读实质审查程序的法案整本表决方式;或由行政部门先将现行法律中相关的待修待废条文合并成一个法案,再送立法院审查表决的方式。包裹表决是为了让法案尽速通过的权宜表决方式。
《分类字锦》:布荆包裹
苏轼 初别子由诗 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
分类:
《漢語大詞典》:纯束(純束)
缠束;包裹。《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 毛 传:“纯束,犹包之也。” 郑玄 笺:“纯,读如屯。”
分類:缠束包裹
《漢語大詞典》:裹包
(1).包裹;行李。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民之襦緼,为贼裹包;民之货钱,充贼囊橐。”
(2).包,包装。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生]如今安葬了未曾?[旦]把坟自造,土泥尽是我麻裙裹包。”
(3).包围。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听军声远号,看旌旗裹包,气昂昂,知是么么到。”
《漢語大詞典》:捞笼(撈籠)
(1).包裹;围裹。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三折:“人去玉簫閒,云深丹凤杳。梦魂无夜不关山,何日是了了。长则是锦被捞笼,綺窗嗟嘆,画楼凝眺。”
(2).包罗。 清 钱谦益 《赠别胡静夫序》:“今之称诗者,掉鞅曲诵,号呼叫嚣,丹铅横飞,旗纛竿立,捞笼当世,詆谰古学,磨牙凿凶(胸),莫敢忤视。”
《漢語大詞典》:裹掖
包裹;包围。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恍忽间,似乎自己并没有屋顶及墙壁的遮拦,而是就那样站在这辽阔的天地之间,群星裹掖之中。”
分類:包裹包围
《漢語大詞典》:包拢(包攏)
方言。包裹。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他从他家里起出两个金镏子,六个包拢,里头尽是衣裳。”自注:“包裹。”
分類:方言包裹
《漢語大詞典》:角束
包裹;捆缚。《敦煌变文集·孟姜女变文》:“祭之已了,角束夫骨,自将背负。”
分類:包裹捆缚
《國語辭典》:襁褓(繈緥)  拼音:qiǎng bǎo
背负幼儿的布条和小被。《后汉书。卷二十九。申屠刚传》:「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也作「襁褓」。
《國語辭典》:襁褓  拼音:qiǎng bǎo
背负幼儿的布条和小被。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寅以菽浆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尝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与张氏生得一子,尚在襁褓,乳名叫做长寿。」也作「襁褓」。
《國語辭典》:苞苴  拼音:bāo jū
1.包裹。《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2.馈赠。《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唐。孔颖达。正义:「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3.贿赂。古代行贿恐怕为人所知,故以草苇包裹掩饰。《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國語辭典》:包藏  拼音:bāo cáng
隐含、隐藏。《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交结阉官,包藏祸心。」《三国演义》第二一回:「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也作「苞藏」。
《國語辭典》:什袭(什襲)  拼音:shí xí
层层包装。《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善画兰梅,辄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什袭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