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0,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劫内
开劫
掳劫
重劫
劫执
劫外天
魔劫
诸劫
劫请
劫束
渔劫
劫剽
劫舍
时劫
流劫
《高级汉语词典》:劫内
在大难、厄运之中
《漢語大詞典》:开劫(開劫)
见“ 开劫度人 ”。
《漢語大詞典》:开劫度人(開劫度人)
道教谓 元始天尊 每至天地初开,授诸仙以秘道,称开劫度人。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祕道,谓之开劫度人。”亦省称“ 开劫 ”。隋书·经籍志四:“ 天尊 之开劫也,乃命 天真皇人 ,改囀天音而辩析之。自 天真 以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 天尊 经歷年载,始一开劫,受法之人,得而宝祕,亦有年限,方始传授。”
《漢語大詞典》:掳劫(擄劫)
俘获劫持。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这时, 吴 兵二人掳劫 黑肩 妻,匆匆走过。”
分類:俘获劫持
《漢語大詞典》:重劫
佛教语。犹累劫。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幽根于重劫。”
分類:佛教语
《漢語大詞典》:劫执(劫執)
犹劫持,挟持。后汉书·桥玄传:“ 玄 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 玄 求货, 玄 不与。”新唐书·陆贽传:“委疲羸者以守要衝,寇至而不支,则劫执芟蹂,恣所欲得。”
分類:劫持挟持
《漢語大詞典》:劫外天
亦作“刼外天”。 谓未遭受灾难之天地,犹净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一:“小别湖山刼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禪。”
《漢語大詞典》:魔劫
谓命中注定的灾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姻缘已动,而魔劫未消。”
《漢語大詞典》:诸劫(諸劫)
诸贼盗。南齐书·王敬则传:“即杀十牛解神,并斩诸劫,百姓悦之。”
《漢語大詞典》:劫请(劫請)
谓以胁迫手段实现其要求。庄子·盗跖:“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 成玄英 疏:“请,求也……故在家则恐求财盗贼之灾。”
《漢語大詞典》:劫束
艰险窘迫。 宋 安焘 等《周书目录序》:“ 周 之六帝,当四海分裂之时,形势劫束。”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天下之民,固以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
分類:艰险窘迫
《漢語大詞典》:渔劫(漁劫)
掠取,劫夺。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林蛮洞蜒,守条死要,不相渔劫,税节赋时,公私有餘。”
分類:掠取劫夺
《漢語大詞典》:劫剽
亦作“ 劫摽 ”。亦作“刦剽”。 犹抢劫。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曾参 蒙劫剽之垢, 巢许 获穿踰之谤。”一本作“刦剽”。 王闿运 《李仁元传》:“县人鬨迁,金帛乱弃於道,奸民劫剽湖旁,城中大乱。”
分類:抢劫
《漢語大詞典》:劫舍
亦作“刦舍”。亦作“刼舍”。 抢掠村舍。《水浒传》第二回:“ 少华山 上有三个强人,聚集着五七百小嘍囉打家刼舍。”《花月痕》第一回:“两人到了 河南 ,果然土匪纵横,焚村刦舍。”
分類:抢掠村舍
《漢語大詞典》:时劫(時劫)
(1).时代。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盖凡论往古人文,加之轩輊,必取他种人与是相当之时劫,相度其所能至而较量之。”
(2).犹时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不过战争方已或未始之时,外状若寧,暗流仍伏,时劫一会,动作始矣。”
分類:时代时机
《漢語大詞典》:流劫
到处流窜行劫。 明 唐顺之 《休宁陈氏墓庐记》:“ 正德 癸酉间, 峝源 姚 贼羣起,流劫 徽郡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霸州贼:“ 正德 五年九月, 霸州 刘六 、 刘七 、 齐彦名 ,原係谋逆太监 刘瑾 门下, 瑾 败,遂纠贼众流劫地方。”明史·王瑾传:“亡命者輒入诸 瑶 中,吏不得问,众至万餘人,流劫 高要 、 阳江 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