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0,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积劫
劫略
十劫
劫制
劫取
往劫
盗劫
劫盟
劫迁
劫风
劫历
半劫
年劫
坏劫
劫难
《漢語大詞典》:积劫(積劫)
亦作“ 积刦 ”。 积久的劫难。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敬承积刼下,金光鑠海湄。”《坛经·忏悔品》:“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诗之五:“积劫修来似炼金,为皇为帝万灵钦。” 元 袁桷 《炽盛光佛偈》:“般若无损益,万念堕积劫。还彼清浄根,众生永安乐。”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天下之变迁沦毁於吾前者,岂皆积劫不可救耶?予将为浮屠氏以终老於是。”
分類:积久劫难
《國語辭典》:劫略  拼音:jié lüè
1.以威力胁制。《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2.抢劫掠夺。《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皇甫嵩》:「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三国志。卷八。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公孙度》:「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
《骈字类编》:十劫
李邕普光王寺碑其或执之于我安住为十劫之场释之于空循舍得一如之智
《國語辭典》:劫制  拼音:jié zhì
以威力胁制。《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等传。赞曰》:「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
《漢語大詞典》:劫取
亦作“刦取”。 夺取;强取。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许百姓与北兵市易,城中人以所餘金帛,易北来米麦食之,然多为北兵刦取,莫敢语。”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一日见傍驼橐,驰马刦取之,乃 锦州 军装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但倘非战士,而只劫取这一个理由来自掩他的冷酷,那就是用一毛不拔,买得心的平安了。”
分類:夺取强取
《漢語大詞典》:往劫
犹往世。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自恐往劫之 桀 紂 ,皆可徐成将来之 汤 武 ,况今风情之伦少,而汎心於情流者乎。”
《國語辭典》:盗劫(盜劫)  拼音:dào jié
窃取强夺。如:「社会不安定,盗劫事件,时有所闻。」
《国语辞典》:劫盟  拼音:jié méng
逼人缔结盟约。语本《左传。哀公十六年》:「太子使五人舆豭从己,劫公而强盟之。」如:「中俄战争之后,我国被俄人劫盟签下瑷珲条约。」
《漢語大詞典》:劫迁(劫遷)
劫持;胁迫迁徙。 明 李东阳 《读唐》之十九:“自 玄宗 启祸 禄山 ,遗患 力士 ,遂失万乘之尊……故不终 玄宗 之身,遂有挟禁兵以行刧迁之计,为军将而擅废置之权者。”
《漢語大詞典》:劫风(劫風)
佛教语。坏劫之末有水、风、火三劫灾。劫风即劫灾中的风灾。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佛光乃定果之光,虽劫风不可动,岂常风能摇哉!”
《漢語大詞典》:劫历(劫曆)
犹劫运,劫数。 前蜀 杜光庭 《李延福为蜀王修罗天醮词》:“绵劫历以长存,后天地而攸久。”
分類:劫数
《骈字类编》:半劫
云笈七签见十号下
《骈字类编》:年劫(年劫)
曹松 贻世诗 只消年作劫,俱到总无间。
《漢語大詞典》:坏劫(壞劫)
佛教语。成、住、坏、空四劫之一。谓火、水、风等“大三灾”毁灭众生和世界这一时期,凡历二十小劫。法苑珠林卷三:“若彼住经坏劫者亦不然,增上福力生彼处故。”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
《國語辭典》:劫难(劫難)  拼音:jié nàn
命中注定,无可改变的灾难。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二出:「只是他两人劫难将至,免不得生离死别。」